延禧攻略之后 寻找老北京的足迹
最近大家有没有被于正的延禧攻略给震撼到呢!看着那金碧辉煌的宫殿,小编想起啦,这北京的紫禁城,以前的京城,还有梁思成哭到在长安门的推墙之下,看着现在都市化的北京,不免得唏嘘,这次小编,带大家去寻寻老北京的足迹。
现在的北京已经开始修七环,可是我知道,真正的老北京城只有一个内城和一个外城。
内城就是被一层层城墙包裹的、四四方方的一座城。内城里的紫禁城太有名,以至于让我排斥,因为我最受不了人山人海。
其实不一定非要到紫禁城去找老北京,它只是内城里的宫城,外面还有个皇城呢,皇城以前有四个城门和完整的城墙。现在,城墙已被环路、公路替代了,除了天安门,其他城门只剩下一个叫着响亮的名字了。尽管如此,皇城依然值得逛逛,因为旧城的大格局还在那。
隔着一条不算宽的马路,这边是皇城内,那边就是皇城外,在旧时,那就是两个世界了。皇城外住的是居民,皇城内不住人,只负责保卫宫城。下面这张照片,房子属于皇城外,而在房子对面,我拍照的位置就属于皇城内了。听了影视剧这么多年的“皇城根儿下”啥啥的台词,等你真真正正站在皇城根儿下了,会有种奇妙的感觉,它离你那么近,却也那么远。离你近是因为你就身处其中,离你远是因为旧皇城的痕迹已经不那么明显,需要你去探寻,这个过程倒很快乐。这里相对于北京几大著名景点来说,简直可算人烟稀少。你随便拍哪里,都没有误入镜头的人堆,不会拍出“某某到此一游”的即视感,每次都能获得纯粹的景物照片,留待以后好好品味。从旧皇城的西安门位置走进皇城,来到西安门大街。发现街上有一座残破的老楼,大概算整条街上最有特点的建筑了。后来我才知道它以前是附近天主教堂的配楼,而现在成了咖啡馆。这条街上有年代感的建筑很多,但不是每个都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美感。而精致的建筑即使因为时间太长有所破损,也有一种残破的美,比如圆明园的大水法,比如这个教堂配楼。残破反而成了它的名片,使它与刻意翻新过的建筑对立起来,让你的目光舍不得从它身上移开。
走到西什库路口,看见一个护国寺小吃,这家的炸糕看着不起眼,味道是十足的。金黄松脆的外皮,咬下去就有香甜热乎的红豆沙冒出来,人生在这一刻就是完美的了。新鲜出炉是关键词,是获得最好口感的秘诀。美食也是吸引和鼓励我酷暑严寒中暴走的动力之一,它家好吃的还有很多,我的计划是,以后每次来皇城逛,都不重样地尝尝。
沿着西安门大街往东一直走,到了文津街。文津街是非常美的一条路,北边是北海,南边是中海,抬头看见白塔,低头俯视湖面。不过,这里属于中央办公区域中的一部分,为了安全起见,警备森严,是不允许拍照和停留的。虽然一路都有便衣提醒我不要停留不要拍照,美景和氛围让我控几不住我寄几啊!逮着机会在便衣看不到的地方咔嚓了两张,角度所限,凑合看看吧。可惜,景物容易传达,但景色中人的心情不容易传达,即使能拍照,我也拍不出那种人在街中游走两边是湖面的怡然感,这个只能靠自己来实地体验了。
走在这里,我不自觉地感叹起来,漫长的岁月过去了,风云变幻,这里见证了太多历史和人物,最终都飞灰湮灭。唯有这些建筑、这些风景保留了下来。人到底抵不过岁月抵不过自然。没事来这里陶冶陶冶,相信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都能看开。
文津街走到头就是宫城的西北角,也就是紫禁城的西北角,宽宽的护城河围绕着这座城,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宫城西北角城墙之上,在紫禁城里它肯定算不上不得了的建筑,但已经足够精美。几百年前的人应该也会经常在落日余晖中欣赏它在护城河中投射的倒影吧?
尽管北边不远处就是马路,这里却是很安静的,静得只听得到乌鸦和各种鸟的鸣叫,和那边的车水马龙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以至于我看着对面的流动,就像在看电影。在那几百年中,一条河封住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城外的人总想偷窥一下城内的生活,城内的人又何尝不想看看城外的自由呢?
畅想了皇城的神秘,总要来点接地气的,才能调和。沿着宫城旁的北大街,一直向南,跨过长安街,就来到了北新华街和南新华街。这里就是旧时被叫作外城的地方,就在内城的正南方。它是很典型的老北京胡同,四通八达,正斜交错,商户众多,烟火气十足。有些房子看着破败简陋,却保留了尽可能多的老北京风情。最喜欢看的就是每家门口的小天地,有的挂鸟笼、蝈蝈笼子,有的种些瓜菜,有的养点文艺小花,时不时还能看到想不明白的东西放在窗台,或者是立在墙边的自制“稻草人”。在这里,看不到无趣的有序,只看到有趣的无章。
这儿的生活气息真实而又浓郁,它真的能够用鼻子闻出来。它可能是香皂味的洗澡水,也可能是胡同公厕传出来的那么一丝丝,还有可能是哪位大爷刚倒在下水口的废水,也有可能是从哪家锅里飘出来的排骨汤或大白米饭香。而且这些时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它总能通过鼻子触发我久远的记忆,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日子,简简单单没有忧愁,永远不知道无聊为何物。
至此,你就会对四九城和南城有一个大致概念。当你明白了皇权威严与世俗乐趣并存,两者相隔既近又远的时候,我觉得,你就开始懂得这座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