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伊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

传统文化 2023-01-04 17:49www.1681989.cn传统文化

  经历过朝代的更换,历史的冲刷。还能散发着光的遗产,让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做到加强对非物质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和弘扬。本期就为你介绍伊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核桃皮镶嵌制作技艺”、“东北大鼓(江北派)”和“鄂伦春族斗熊舞”通过了省级专家的评审,被省文化厅确定列入第二批省级保护项目。

  山核桃皮镶嵌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历经数百年,其历史文化价值在于经过长期发展,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其完美性、合理性、实用性、装饰性都达到了巅峰。因为其手工性、艺术性决定了山核桃皮镶嵌品不能采用工业方式生产,而只能通过手工劳动制出成品,也只能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近年来,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山核桃皮镶嵌品制作技艺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产品市场狭小,制作者后继乏人,许多传统技艺已开始变形和失传。

  东北大鼓为清音子弟书流入沈阳后形成的(清音子弟书盛于乾隆年间衰于清末)民间传统曲艺形式。经不断吸收东北民歌小调及其他姊妹艺术的营养,衍生出的一种新说唱,后叫“奉天大鼓”或“辽宁大鼓”,20世纪50年代定名为“东北大鼓”。在黑龙江区域的东北大鼓分为“江北派”和“下江派”,“江北派”,是指活动于松花江以北广大区域的东北大鼓。如今,东北大鼓“江北派”面临传承人缺少及观众缺失的危机,能在舞台上演出东北大鼓“江北派”的艺人已经寥寥无几,许多书目没人去唱,东北大鼓“江北派”发展举步维艰。

  鄂伦春族舞蹈“斗熊舞”,是纯正鄂伦春族舞蹈,早在游牧时期就已经开始。斗熊舞从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来看,带有明显的民族宗教色彩和狩猎生产、生活特征,表现了鄂伦春民族勇猛顽强、善于与猛兽搏斗的特质和民族娱乐的浪漫,具有原始狩猎时形成的原始意识形态。其最重要的价值是它以一种舞蹈的形式记录了人类从狩猎到采集的原始生态发展及演绎的进程。随着老一代鄂伦春族人的谢世,许多舞蹈包括民歌相继失传。新一代鄂伦春族年轻人又很快融入了时代舞蹈新潮中,对老的鄂伦春民间舞蹈传承逐渐淡漠,他们跳斗熊舞缺乏民族韵味。

  为了系统、全面、深入地宣传保护工作的意义,唤起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发掘、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历史意义。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山核桃皮镶嵌制作技艺”、“东北大鼓(江北派)”和“鄂伦春族斗熊舞”进行了认真的收集整理,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对该项目进行认真评审,通过市里专家组认定申报了省级保护项目。第二批省级保护项目的审批通过,将对我们以后对该项目的保护、传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