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解说:二十四节气的命名

传统文化 2023-01-05 11:36www.1681989.cn传统文化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与有关的歌谣,有一首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一一概括。那么,二十四节气的命名有什么讲究呢?让我们来了解吧。


你可能喜欢》》

  二十四节气命名的讲究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差在1—2天之内。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结束语二十四节气中,大部分是反映气候的,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其他诸如惊蛰、清明、小满、芒种等四个节气,则是反映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