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四大奇观
湘西草堂,坐落于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弯,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隐居之地。因座落在湘江之西,故名湘西草堂。湘西草堂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之秋,有茅屋三间,左为住房,右为书房。王船山42岁定居蒸水之左石船山下。初居茱萸堂,次败叶庐,再观生居三处,在湘西草堂隐居以终。他一生著书四十余年,共著书四百余卷,八百多万字,其中大部分著作是在草堂写成。1981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草堂,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草堂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 1981年,当地政府对草堂进行全面修复,并对外开放。湘西草堂座西北,朝东南,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6平方米。横列式平房,前出廊,一进三间,中为堂屋,两侧厢房;悬山顶,盖小青瓦,为湘南一般民居建筑风格。门额题“湘西草堂”,系赵朴初书丹;门联为“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前廊树石碑两通,分别为清宣统二年(1910)衡永郴桂兵备道保护草堂告示和衡阳县人民政府保护草堂的通告。堂屋内正中悬挂王船山画像及船山自撰联“六经责我开生面,我自从天乞活埋”,画像悬挂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题写的匾额“高山仰止”。两侧厢房兴办复原、辅助陈列。湘西草堂右前方0.5公里许有一枫树,名“枫马”,王船山生前常在此读书;左行1公里许有故居败叶庐,5公里以外大罗山下有船山墓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