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建泉州:感受一座颇有禅意的城市

旅游攻略 2022-03-13 18:14www.1681989.cn西双版纳旅游攻略

  在漫步,时时会产生一种身处《清明上河图》之中的感觉。古老的西街上,许多老行当仍旧存在,生意不绝;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山路不失热闹、干净,许多名小吃散落在两旁的巷子中,使之成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商业街;在榕树硕大的树冠下,老人们听着唐代便开始传唱的南音;到了节庆日,男人会赤裸上身,在街上跳起一种叫“拍胸舞”的古老舞蹈……


  印象
  不是那种气势迫人的城市,待久了却会觉出美好。当你像人一样在古厝里吃着海鲜、喝着乌龙茶时,当你走入百年骑楼里的时尚商店时,当你轻轻摩挲南宋柱子上的浮雕时,便会逐渐明白了人对待历史、传统与生活的态度。
  的“珍宝”就铺陈在寻常街巷里,人可能每天都路过许多历史遗迹,只作寻常,不是不珍惜,是亲近得已经无需刻意挂怀,人与历史,现代与传统,不分彼此。并非所有城市都能具有这种心胸和包容力。历史悠久并不意味着破旧、衰败,敬而远之也不是善待历史的好办法。
  在千年古城里,人过得富足、活得乐呵。朱熹说“满街都是圣人”,我想并非是他们更加聪慧,或许只是他们比别人多了一颗平常心,懂得举重若轻罢了。从这个角度说,是一座颇有的城市,禅在生活中。
  有大量古船、石碑、石塔、陶瓷遗址和伊斯兰教圣墓,共同见证了千年海港的繁华往昔;清净寺、关岳庙、开元寺、天后宫等仍在书写多种宗教和谐共存的历史;东西塔、安平桥、洛阳桥和崇武古城墙所代表的中国石构建筑工艺,水平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珍贵文物散落在古城的四面八方,同频繁的宗教活动、宗族庆典一道,构成了人成长记忆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街头小吃
  的小吃,总是游子心底最美好的回忆之一,里面有童年的气息、妈妈的味道。让游子魂牵梦绕的烧肉粽、面线糊、元宵圆等众多名小吃,大多至今仍是独门小店,各自经营,漫步街头的时候,便会不期然地与之相遇。这些本土美食家对选料、工序有着近乎固执的坚持,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让我们在一品美味的,得以感受到原始的精致与用心。
  烧肉粽是的传统风味小吃,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悠久,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以独有的风味,享誉海内外。清末民国期间,市区有个“肉粽银”,肉粽最为出名,还有市区浮桥头观音亭的许牛制的肉粽,顾客满座。端午节时家家户户备有肉粽,供奉神明先祖。端午节吃肉粽、赛龙舟是传统的风俗。 精选上等的糯米,经过泡洗、 加热翻炒三分熟后,加上分量十足的材料(山珍海味),用棕叶包裹再放到水里用大火煮上一个小时。   
  肉粽以香菇、虾米、芋头粒、栗子、猪肉(或鸡肉)、糯米 等为原料。制作时先把糯米浸后晾干,拌上卤汤、葱头油,放在锅里炒得又干又松,再与红烧猪肉、生栗子搅拌均匀,用竹叶包好煮烂。肉粽要趁热食用,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茸、红辣酱等调料,更是美味可口。

  名小吃很多, 但都分散在不同的街巷里,结果经常逛街走累的时候, 会发现附近刚好就有一家不错的小店。和走近这座城市一样, 别太贪心, 也别着急, 慢慢闲逛着,味道就一一品出来了。


  传统戏剧南音
  饭后泡一壶铁观音,听一段南音,是人过去最寻常不过的休闲方式。与高甲戏、梨园戏、提线木偶等曲艺形式不同,南音是人挂在嘴边的“流行歌曲”。往往三五个人往院中巷口或榕树底下一站,便能弹唱起来。在热闹的寺庙、宗祠旁边,时常能看到民间自发组建的南音社团。
  南音,又称南曲,虽然名字里带个“南”字,且如今多流行于闽南、台湾省一带,其实却是正儿八经的中原音乐,传说是唐明皇所创。据史料记载,多系中原移民的后裔,移民活动以唐初、晚唐、唐末三个时期最为频繁,他们带来了中原文化,并且反客为主,成为此间的主流,南音便是其一。学者考证,“五音弦管为我国最通行之古乐”,如今仅见于南音。南音表演者是横着抱琵琶的,与五代后唐名画《韩熙载夜宴图》里的情形如出一辙,这是宋朝以前音乐的一大特点,此后琵琶便改成竖抱了。
  中国民间向来有自成一体的传统,与官方的“大传统”相比,它更加通俗易懂、富有活力,甚至屡禁不止,流传不息。有了这种流传于民间、长存于人心的“ 小传统”,我们方有底气说中国的文化不曾死去。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