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旅行游记 感受通天岩深厚魅力

旅游攻略 2022-03-13 18:52www.1681989.cn西双版纳旅游攻略

  章江和贡江在赣州城北相遇,悄然融合出一派水阔天高的景象。

  章贡合流,开始了滔滔北去的行程。江西的土地上,有了一条纵贯南北的赣江,中国的文字中,于是有了一个形象的“赣”字。

  久远的岁月里,赣水西侧的通天岩,以不会褪色的丹崖碧树,成为一个重要而显著的地理坐标,默默见证了两江汇聚,又静静凝望那一脉碧水悠悠北去,渐渐走进苍茫之中。

  即使在今天,这里依然是一个林木幽深、喧嚣远遁的所在。这片只有6平方公里的山林,浓缩了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用深邃的沟谷、幽深的洞窟、峭拔的绝壁,共同营造了奇特的自然景观。水边翠竹、谷中绿树、崖上幽草,还有流转飘逸的溪流,令人疲乏顿消而心生留恋之情,浑身清爽而感受喜乐之妙。流连、观赏了“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的天然奇景,再玩味“通天岩”三个字,心头便觉得豁然一亮。

  造化的厚赠,赋予了通天岩奇异的自然景观,历史的变迁,成就了通天岩独特的文化品质。这里现存有唐宋时期的窟龛315处,造像359尊,以及大量的历代题刻,有了“江南第一石窟”的声誉。从宋朝人“万龛石佛坐观空,安用悬崖架梵宫”的诗句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窟龛的规模和特点,也似乎能够发现这些造像的源头所在。

  中国的重要石窟艺术群落,大多分布在气候干燥、凉爽的北方,在地点的选择上,除了有适合雕凿、造像的自然条件外,还与当时的政治、文化重地保持适当的距离,无论是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的石窟、还是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那些煌煌大观的造像群都具有这些特点。中国大地佛教造像的出现,既是文化历史在冰冷山崖上的艰难留存,也是时代更迭、社会变化的无奈记录。北方重要造像群落的出现,都与历史上崇佛与毁佛、传法与灭法的冲突有着密切关系。“三武一宗”灭佛的结果,就是让那些心怀悲悯天下之心,立志保存、传承文化的大德们,义无反顾地把历史使命和自身苦难担于一身,从寺庙走向山谷,由经堂走进洞窟,从读经改成刻经,由拜佛改成造佛,在荒山僻岭之中,于悬崖绝壁之上,前赴后继地坚持刻经造像、保存文化的苦行。

  通天岩中,那一尊尊饱经南国风雨侵蚀的造像,在默默感召世道人心的,也在无声地传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安史之乱”造成社会的大动荡,直接导致历史上大规模的中原人口南迁,而远离中原的赣南,无疑是南迁者心目中安身立命的家园。纵贯江西南北、长达千里的赣江,就成为迁徙者远离动荡的自然通道。大批南迁者,通过赣江靠近虔州(赣州原名)的时候,很容易注意到赣江西侧的这片丹崖绿树。

  从公元842年开始,唐武宗持续进行大规模灭佛,导致佛教衰败、寺庙残破的景象遍布中原。就在这个时候,辗转来到赣南的迁徙者中,一些怀着保存历史文化愿心的大德,走进了这片丹崖绿树之中。可以确定的是,在炎热而多雨的山林中,置身危险的山崖,面对坚硬的岩壁,本身就是一件相当煎熬的事情,何况还要日复一日不停工作。雕岩造像的声音,打破这里亘古的沉寂,辛勤汗水的滋润,让坚硬岩石获得了生命的灵性。于是,作为那个时代最具体、真切的文化形态,这些面含慈悲、心存智慧的造像,寄托着苍生的心愿和希望,带着中原文化的骨血精气与时代印记,出现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山林,留驻在赣江边的丹崖石壁上。可以想象到,当那些远离故土、颠簸流离的迁徙者来到这里,仰望着一尊尊栩栩如生、安详悲悯的造像时,他们少不了会在倍感亲切的,内心产生出回到家园一样的安宁;当那些第一次瞻仰到造像神采的人们,在心灵受到震撼之后,他们的人生会得到这样的影响。

  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通天岩的造像和丹崖绿树,不断吸引历代的文人雅士从四面八方走来,他们在这片洞天福地、文化丛林中悠游、观赏、感悟,并留下了多达120品的历代题刻。那些题刻,或深深凿刻在绝壁,或高高悬刻于洞顶,联语诗词,尽是感受的抒发,题字命名,多为感悟的浓缩,成为通天岩石刻的重要部分。

  仰望那一尊尊造像,更多感受到生命本来的意味,那些造像所呈现的悲悯表情、慈爱精神,不仅能够使心灵得到被安抚的宁静,也让生命获得从容。仰望那一尊尊造像,自然也会想到那些消失在岁月烟云中了无踪迹的无名大德、平常工匠,尽管不知道他们的家在何处,也不清楚他们的姓名、模样,从那些历经千年风雨的作品上,可以读出他们不畏艰难、保存文化的信念,也能够领悟他们淡泊名利、功德后世的信仰。

  一千多年来,因为有了那些造像,赣江边的通天岩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在保存中原文化精神和血脉的,成为许多客居者的心灵家园、中国文化地理的坐标。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