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尾娱乐信息介绍:海陆丰戏剧文化
海陆丰(海丰县与陆丰市的统称)至今仍保留着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竹马戏、皮影戏等多个剧种。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由海运传入海陆丰,分为文戏和武戏,共有2500多个剧本。文戏包括曲戏、昆戏和杂调;武戏包括大传、小传和杂出。现存的文戏剧本资料有200余出,其中有36出“拿手戏”(俗称“三十六单头”)。武戏的剧本资料约有2300多个。
白字戏,海陆丰也称之为“白字仔”,潮汕又称为“南下白字”。白字戏,是由浙江传入福建、潮州,后又渗透了闽南方言,成为闽南语系的一种地方戏。白字戏根据内容和情节的不同,剧目有大锣戏和小锣戏之分,还有科白戏和武戏。小锣戏包括正板小锣戏、反线小锣戏和小调戏。大锣戏以演正剧、悲剧为主,风格雍容华贵,艺人叫“锣经戏”。大锣戏和小锣戏都属文戏,以大锣戏居多。白字戏以演文戏为主,其表演有生活气息,做工细致,行业唱腔有帮腔特点,形式颇为丰富,曲词多衬字。
西秦戏源自秦腔,即琴腔、甘肃腔。西秦戏主要声腔是正线和西皮、二黄,还有小调与少量昆腔。西秦戏以正线为本腔,其剧目占全部剧目的三分之一以上。西秦戏在流传过程中,大大发展与丰富了提纲戏(即纯科白或科白夹唱的剧目)。由于提纲戏是以大唢呐和大锣、大鼓、大钹等吹击乐伴奏的,既适应城乡广场的演出,又迎合群众做社戏和喜庆戏时崇尚热闹的要求。西秦戏传入海陆丰,还有多种说法一个说法是,明代万历年间,陕西陇右(今甘肃天水)有位刘天虞(与同代戏剧家汤显祖是攀友),到广州做官,带3个西秦腔班子,经过江西流人粤东、闽南、台北一带,后来在海陆丰扎根,并与海陆丰民间艺术和语言结合,逐渐游离于西秦腔而自立门户,形成现在的西秦戏;还有一个说法是明代崇桢年间,甘肃一带的李自成败军沿闽赣边界进入广东之后,败军中一些陕甘艺人在海陆丰聚班演戏所流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