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家(历史上十大最强的军事家有哪些人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既然是评选世界历史上十大最强的军事家,那么我们就只能按照最高标准来评选,那么在评选之前我就先说一下我的标准
1、必须能够代表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战术水平。这是体现一支军队战斗力的硬指标。一流的军队,其数量不一定是一流的,战术水平一定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一流和二流的标准就是,当两者数量、各方面条件(如地形、补给等)都相同的情况下,一边能够对另一边形成压倒性优势,是压倒性的优势,而不是呈现胶着,经过一番激烈战斗之后决出胜负,那么就可以说,这是一流和二流之间的差距,同理,二流和三流的差距也是如此。所以,做为最强的军事家,既然是世界史上的最强,那么就一定要能够代表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战术水平,掌控当时世界上的一流军队,是他们所处时代的无敌军团。
2、必须拥有骄人的战绩。有些人虽然军事能力非常强,战绩没多少,所以也不能入选,毕竟我们评选的是世界史上最强的,所以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人也不能入选。至于标准,就只能通过对比得出来了。
3、影响力,比如对军事史的影响或者对政局的影响或者对文化的影响,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那么我们看看是那些人入选
一、孙武
孙子兵法的作者,世界史上的第一部兵书。之后几千年,只要一提兵书,必然是孙子兵法。
孙武,不仅仅是军事理论上的集大成者,也是军事实践的集大成者,吴楚战争,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他的孙子兵法。
上兵伐谋,这是孙武所提倡的用兵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当时,孙武利用了唐国和蔡国与楚国的矛盾,即唐国和蔡国国君在楚国收到了侮辱性的待遇,乘机拉拢了这两个国家使之成为吴国的盟国,一下子得到了5万的盟军(吴国军队为6万人),其作用,按照孙武自己的看法,就是对方少了5万人,已方多了5万人 。
迷惑敌人,故能而示之不能。
有一天夜里。楚王做了许多恶梦,清晨起来,头晕乎乎的。他觉得眼皮发涩,便走到窗前的茶几上,准备取铜镜照照脸。忽然,他发现有一把剑压在铜镜上,楚王拿起剑一看,剑刀在晨光里散发出蓝色的毫光,是把好剑。
这剑不是楚王平日佩带的那把,那把剑还挂在墙上。和这把剑相比,楚王那把佩剑柏形见绌。这剑是谁放在这里的呢?楚王感到十分奇怪,召集侍女查问,竟然无人知晓。楚王很不安,召来右令尹囊瓦议论此事。 囊瓦拍马屁说“一定是大王治国有方,道德高尚,感动了上天,派神仙送给了大王这把宝剑。不然,后宫森严,连只鸟都飞不进来,有谁能进入大王卧室呢!”楚王听了很高兴,将这把宝剑收藏了起来。 不久,楚国首都来了一个自称名叫风胡的锻冶匠。风胡是越国人,不仅以锻制好剑而名闻天下,而且还能识别各种名剑。楚国许多对剑有兴趣的人,都请风胡鉴定宝剑。不论什么剑,风胡只要看一眼,就可讲出此剑是谁造的,什么时候造的,有什么特征。这消息很快传到楚王耳里,便把风胡召入内宫,要他鉴定那把来历不明的宝剑。
风胡拔剑出鞘,只听得嗡地一声,那剑似闪电刺入双眼。风胡倒吸一口冷气,将剑搁在茶几上,躬起腰对剑虔诚地行了个大礼,嘴里喃喃地说着什么话。这神神鬼鬼的行动,把楚王给弄懵了,两眼直瞪瞪地望着风胡。风胡的话音由小到大,“得罪你了,湛卢,我不知你到这里来了,有失远迎哟!”楚王问风胡“湛卢是谁?他在哪里?”风胡仿佛眼梦里刚醒似地,慌忙说“禀大王,‘湛卢’是这把剑的名字。这剑是越国名匠欧治子制造的。当年越王委托欧治子造了五把宝剑,将其中三把赠送给了吴王阖闾。吴王给这三把剑起了名字,即湛卢、磐郢、鱼肠。湛卢是三把剑中最好的一把,可称为天下第一剑。此剑为吴王所秘藏,怎么跑到楚国来了呢,奇事奇事!”楚王听说自己得到的这把湛卢剑是天下第一宝剑,眼睛都笑眯了。不过,他又为这把剑来路不明而耽心“既然此剑为吴王秘藏,怎么前几天早晨我见它突然出现在卧室呢,此事是凶是吉?”风胡沉吟了良久,突然拍了个巴掌,说“我想起来了,欧治子是我的朋友,他曾告诉我说,此剑是凝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天地之灵而铸成的。
佩于腰间,威势陡增,拔出此剑,百神助之,非王者不可有之。此剑还有灵性,若拥有者有违道义,它会愤然离去,自寻有德之王者。由此可知,此剑因吴王无道,离他而奔大王你来的。”楚王猛然想起右令尹囊瓦说的神仙送宝剑的话来,既然两人的话不谋而合,可见是真的了。这种完全是胡说八道的话,楚王竟然深信不疑,他得意地哈哈大笑了起来,“上天是最公正的,最公正的哟!”忽然又不笑了,问风胡“吴王有三把宝剑哩,其余二把剑还在么?”风胡说“磐郢剑,因吴王独生女儿染病而死,拿来陪葬了。鱼肠剑,已变为一堆废铁。大王你是知道的,吴王阖闾是杀了他的堂兄僚王,篡位自立为王的。他雇用刺客杀僚王就是用的鱼肠剑。这是丧天良的不道德行为,所以鱼肠剑消失了神力,变为废铁了。”楚王悬着的心落地了,说“如此看来,吴王一把宝剑也没有了,他已被上天所抛弃,从此我再也不用怕他了!”他奖赏了风胡许多金子。风胡得到了金子,就离开楚国到吴国去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孙武暗中安排的。剑是雇佣高手神偷送进楚宫里去的。风胡神神鬼鬼的言行,也是孙武布置的。 孙武神不知鬼不觉地用伐谋的策略,使楚王心高气傲而轻蔑吴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柏举之战,楚军20万对阵吴军6万,楚军打算两面夹击,当夜,吴王万分焦急,孙武却不慌不乱,他认定楚军主将子常一定会贪功冒进,可一举歼灭。果然楚军主将子常如孙武所料,不等友军进入攻击位置就贸然发动进攻,结果被孙武所率的吴军击败,之后吴军又击败了另一支楚军,获得了柏举之战的胜利。
在孙武的帮助下,军事小强吴国一举攻灭了当时的大国强国楚国,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孙武留下的孙子兵法,影响了千年的军事史,也是我国军事思想的奠基之作。,孙武可以入选十大军事家。
二、白起
不错,就是号称人屠的白起。
先说一下当时秦军的战术水平。
根据兵马俑考古学的成果,当时秦军的装备是全世界最好的,因为秦军采用的是标准化生产模式,也就是说,无论弓箭还是刀枪,都是按照一个模子生产出来的,且每一件兵器上都刻上了工匠的名字(如果质量不过关可以追责)当时秦军的作战积极性非常强,因为有军功制,杀一个人就是一份军工,可以加官进爵,秦军的作战积极性非常强。有魏武卒不及赵之轻骑,赵之轻骑不及秦之陷阵死士的说法,魏武卒和赵国的骑兵都是当时名震天下的精锐,不及秦国的陷阵死士,可见秦军战斗力之强悍。不仅当时秦军的战术水平,作战素质世界一流,人数也是世界一流,最多的时候可以动员60万以上的人参战。在这个背景下,作为当时秦国最优秀的将领,战绩最大的将领,就莫过于白起了。
白起一生从无败绩,我们看看他的履历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白起率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魏将芒卯败逃。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5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
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攻韩魏歼灭30万。
这都是史书上有确切记载的,也就是说,当时白起的战绩至少百万以上,所以战绩绝无问题。影响力来说,主要是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六国扫清了一个对手,为秦始皇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所以,白起入选,当之无愧。
三、亚历山大大帝
作为古希腊时代的军事成就的最高峰,当属亚历山大大帝。
就战术水平来说,他所率领的马其顿军事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一流军队,多次在人数远远少于对手(主要是波斯帝国)的情况下,通过对阵战胜对手(几乎不用偷袭之类的诈术),在4-5万人的情况下通过对阵打败十多万的敌人,可以说战斗力极为强悍。
经过十年的征战,打下了一个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只可惜昙花一现。
所以无论从战斗力、技战术水平还是战绩、影响力来说,亚历山大当选毫无争议。
四、凯撒
如果大家打扑克牌,里面的方块K(KING)就是凯撒,,梅花K是亚历山大。,欧洲的皇帝,一般都称凯撒,也就是说,凯撒就是皇帝的意思,如俄国的沙皇,就是凯撒的意思,可见凯撒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
凯撒一生战功赫赫,率领几万罗马军队横扫高卢(即今天的法国地区),消灭了上百万蛮族军队,由此他写下了传世的高卢战记,可以说是惊天的战功。之后回到罗马,在内战中战胜了庞培,成为了罗马的独裁者。
他风流倜傥,艳遇无数。曾经为了一位贵妇,送了一座豪宅。传说愿意为他献身的女人非常多,他流连其中,游刃有余。他远征埃及,与传说中的艳后温柔缠绵。
当时罗马军队的战斗力来说,是世界一流水平,无论从人员的训练、装备、还是作战素质来说都是绝对的一流,以其重步兵战术闻名,凯撒作为罗马史上最优秀的军事统帅,将这种战术发挥到了极致,被评选为十大军事家,当之无愧。
五、霍去病
霍去病时代,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时代,因为强汉遇上了匈奴。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帝国,匈奴拥有世界上最强的军队,尤其是骑兵,而汉朝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军队。虽然汉朝在前期与匈奴的作战中屡屡吃亏失利,到了霍去病的时代,情况已经发生了转变,转变就在两个人身上,卫青和霍去病。
可以说,在当时对匈奴的作战中,能够获胜的统帅就是卫青和霍去病。是卫青,他创造了步兵骑兵结合的战术,而霍去病则更为大胆,他直接用骑兵对抗骑兵,基本不用步兵。
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称霍骠姚),两次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按中华书局),“过当”一般被理解为斩杀敌人数目超过己方损失的数目。),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5] 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1岁)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他和卫青发起的对匈奴的进攻性战争,改变了汉朝长此在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一举打败匈奴。从而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也就是在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此战为汉朝进击 匈奴最远的一次。
就战斗力以及战术水平来说,霍去病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就战绩来说,他和卫青一起实现了汉朝击败匈奴的梦想。“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此话就是从卫青、霍去病的时代流传开来的。
就影响来说,一是使得匈奴在很长时间内无法与汉朝为敌,另一方面,一部分匈奴人不得不迁移,到了欧洲,竟然横扫罗马,在上帝之便阿提拉的时代匈奴人在欧洲的肆虐则达到了顶峰。如今的匈牙利就是那个时候匈奴人的后裔。
六、李世民
作为唐王朝的实际开创者,李世明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
李世明18岁就担任了军事统帅,在他前期,也就是唐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常年征战,从无败绩。他的军事成就最典型的就在于东都之战。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大军逼近洛阳,大军一路而来,一些州县纷纷归顺。七月,唐军兵至新安,包围了洛阳,拔掉了一些城外的郑军据点。九月,唐军在邙山上与1万名郑军相遇,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敬德、屈突通合力迎敌,穿插奔突于邙山之上,斩敌千余人,俘获6000人,生擒王世充郑军大将军陈智略,取得邙山战役胜利。
当年十月,唐军又拔掉王世充在洛城西的据点硖石堡,接着智取位于河南县城以东的千金堡。公元621年2月,洛阳争夺战打响,王世充引兵两万迎敌,李氏军中大将屈突通率5000名步兵,渡过谷水,破了敌阵。李世民率骑兵斩俘敌军7000人,直抵东都城下。
当时的洛阳,城防非常坚固,这是因为隋朝自撇开老城(汉魏故城)、建立新城(隋唐洛阳城)以来,经常有战争,经常修城堡。杨玄感来打洛阳,李密来攻洛阳,都没能攻进城来。王世充称帝后,企图在洛阳久居,更是配备了精良武器,每天用石炮、弩箭阻击城外的唐军。从这年秋天一直到次年春天,半年时间内,唐军虽把洛阳越围越紧,日夜不停地攻城,但城池坚固,久攻不下,日子一久,军队将士感到疲劳,一些将领主张停止进攻,回长安休整后再打。
李世民及时纠正了厌战情绪,说“现在东都四周,各州已经投降,洛阳成了孤城,迟早可以攻下,怎能半途而废?不克洛阳,决不退兵!”
王世充被围已久,粮草不济,只好派人偷偷出城,赶到河北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的军队是一支强大的力量,王世充称帝后,窦建德也称帝,国号夏。他接到王世充的求救信后,意识到王世充若被消灭,唐军接下来就会收拾他。唇亡齿寒,他岂能坐视不救?遂决定先联合王世充击退李氏军队,然后消灭王世充,进而夺取天下。
于是,窦建德亲率10万大军(号称30万)来解洛阳之围。
李世民听说窦建德驰援,刚开始并未将其放在眼里,但手下有人提醒他“王世充的兵力还很强,缺少的只是粮食。如果让窦建德跟王世充会合,用河北的粮食接济洛阳,那咱们胜利的希望就很渺茫,得赶紧把南下的窦军截住。”
李世民认为有道理,遂决定先解决窦建德。他把李元吉留在洛阳继续围攻王世充,自带3000多精兵出城迎战。当时窦军渡过黄河后,先至洛阳东线,相继攻陷荥阳、阳翟,水陆并进,大船上载满军粮,浩浩荡荡,溯河向西,逼近了汜水关。
李世民于当年三月二十四日从邙山出发向东,经孟州,到巩县,抵达虎牢关,在汜水镇与窦建德短兵相接。战斗的结果是窦建德被俘,李世民胜利,斩敌首级3000余,10万窦军顿时瓦解。李世民不但收缴了大量马匹辎重,还缴获了一些粮食,于是掉头向西,再来进攻洛阳。
窦建德大军溃败后,王世充便没了指望。看到李世民的军队一路奔袭,浩浩荡荡,王世充的部将王德仁不战而逃,放弃了汉魏故城的守卫。李世民大军兵临东都城下,形势非常严峻。王世充召开紧急会议,商议是否向南突围,占领襄阳,以便东山再起。可是,其部将皆认为大势已去,不愿意再打下去。王世充走投无路,只得“素服率其太子、群臣2000余人”,走出城门,向李世民投降——这正是洛阳帝都战旗扬,你方唱罢我登场。才见李密落荒走,复睹秦王占洛阳。
此战,奠定了唐王朝一统天下的基础。
之后,李世民成为了唐王朝的秦王,之后宣武门之变,李世民成为了唐太宗,唐朝第二个皇帝。李世民称帝之后,直接面对的威胁就是突厥人。曾经突厥大军进逼长安,李世民亲率20骑会见突厥可汗,硬是吓退了突厥人。
成为皇帝后,李世民励精图治,在4-5年的时间就彻底打败了突厥,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可以说 ,在历朝历代中,是解决北方游牧民族问题用时最短,成本最低的帝王。(汉武帝虽然也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成本太大)。
当时的唐军,绝对是世界一流军队,只是说突厥的军事能力,就已经是世界顶级军队,面对着李世民时代的唐军,依然落败。
期间的历次军事行动,也足以见其军事才能,在他的麾下,将星辈出,李靖、李绩、侯君集、苏定芳、尉迟敬德、秦琼等一大批民间耳熟能详的名将都出自于他的时代,是一代军事大家。
七、成吉思汗
如果要评价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征服者是谁,那答案是没有争议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军,其战斗力是绝对的世界一流,他们将骑兵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就拿当时和欧洲条顿骑士团的战役来说,条顿骑士团都是重骑兵,如果直接硬拼世界上也基本没有能拼的过他们的,而蒙古骑兵先是出动了轻骑兵,不断地向条顿骑兵射箭,将条顿重骑兵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再出动重骑兵,一举消灭了当时欧洲最精锐的军团。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率领大约15万蒙古骑兵,一举灭亡了拥有至少40万兵马的大帝国——花喇子膜帝国。而他的先锋部队,由苏不太和哲别率领的一支大约2万人的部队,第一次就打到了欧洲。之后,成吉思汗的子孙继续西征,使蒙古帝国的领地横跨欧亚非三大陆,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就战绩来说,成吉思汗灭国无数,影响力极为深远,作为十大军事家,他绝对入选。
八、拿破仑
维基百科评选的世界500位军事家当中,拿破仑排名第一,虽然这个排名太过于片面,拿破仑排名世界军事家前十还是没问题的。
一生65战,56胜2平7负,可谓胜率极高,且战绩骄人。拿破仑在当时的欧洲首创军团编制,即一个军团有步兵骑兵炮兵以及工程兵、医疗兵、后勤等设施,这样一个军团就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在作战的时候,他将军队分成几只军团,一旦发现对方,几只军团就沿着几个道路一起前进,这样行军路线多了,获得的补给(因为经过的村庄多了)就多了,行军速度也增快了。所以当时拿破仑的军队行军速度比其他国家的军队都快很多,在各种战役当中,拿破仑总是容易集中优势兵力作战,为他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拿破仑也是炮术大师,对大炮的运用炉火纯青(他本身就是炮兵出身)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冲锋,上步兵的战术成为了那个时候的教科书。
拿破仑一生征战,鼎盛时期几本统治了整个欧洲,只可惜折戟俄国,兵败莫斯科,最终功亏一篑。
九、曼施坦因
二战时期,陆军战斗力最强的,公认的是德军,他们首创了闪电战战术,1一个星期打败波兰,6个星期打败欧洲陆军第一强国法国,之后进攻苏联,一时间震惊世界,所向无敌,德军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曼施坦因。
闪击波兰
调头法国
进攻苏联
克里木战役
陷入苦战
反攻
战败回军
向西撤退。
可以说,德军代表了当时世界陆军的最高战术水平,且战绩也非常惊人,几乎拿下了欧洲,一度差点灭亡苏联,完全占领欧洲大陆。也是在俄国功亏一篑,步了拿破仑的后尘。
十、诺曼·施瓦茨科普夫
他是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总司令,这个提名或许有争议,但请听我细细道来。
实际上海湾战争结束了二战以来以坦克为主的地面闪电战战术,而开启了电子信息战战术的时代。也就是在海湾战争之后,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改变了对战争的看法,尤其是我国,开始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因为我们认识到了一点,就是通过人海战术已经不能取得胜利,只有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军队,才有可能在未来战争当中获胜,不然,再多的人,再多的军队结果也只能当活靶子。
海湾战争的过程基本就是这样美军先出动隐形轰炸机轰炸伊拉克的雷达以及防空设施,之后出动空军对伊拉克军队进行精确打击,在经过数日的精确轰炸之后,伊拉克军队的斗志已经基本瓦解,从而进行地面进攻。原先设想的激烈的地面战斗在海湾战争中基本没有发生,百万伊拉克军队几乎不战而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几乎没有多少伤亡就拿下了百万伊拉克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