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豆瓣(对于《流浪地球》,豆瓣评分评出
所有对《流浪地球》的差评和批评都是微不足道的。真的。
经历过小众科幻时代的科幻迷根本不会畏惧这些。
因为再也不会有任何批评能够像35年前那场风暴一样阻挡中国科幻的崛起了。35年前,科幻人直面过政府、官媒和主流社会的三重攻击,现在这种批评真的不算什么。
作为流浪地球的支持者,大可以对各种批评包容一点。
作为一个2001年开始阅读科幻世界的读者。
我们都经历过那个小众科幻的年代。
「地摊文学」「胡编乱造」是科幻小说的代称。
我们无处分享科幻阅读的体验。
我们艰难安利科幻作品不被人理解。
我们都知道科幻文学为什么在那时如此贫瘠。
我们还记得郑文光先生的去世。那个年代是中国科幻最衰弱的年代。
那时候,刘慈欣和王晋康等人被称之为「科幻新生代作者」,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被叫做「新生代」,难道还有「老一代」吗?
后来我才知道,科幻文学是有传承的。
1977年-1983年是中国科幻的黄金年代。
此后写作的科幻作者,被称之为新生代作者。
说实话,大刘和《流浪地球》如今承受的所有批评和苛责都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再也不会有任何批评能够像36年前那场风暴一样阻挡中国科幻的崛起了。
1983年,科幻文学「姓科还是姓文」的论争,最终导致了中国科幻的衰弱。
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开始了。在这场运动中,科幻在行政上被定性为「精神污染」,受到直接正面的打击。最严重的时候,中国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发表一篇科幻小说。 郑文光先生也在这一年患上脑溢血,创作生涯从此终结。
然后《科幻世界》开始了踽踽独行之路。
「散布怀疑和不信任,宣传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商品化的倾向,正在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某些科幻创作。」
「极少数科幻小说,已经超出谈论「科学」的范畴,在政治上表现出不好的倾向。」
「科幻应当谈科学,而不是批评和质疑。」
这就是当年主流社会对科幻文学的评价。
一直到《三体》获奖之前,这样的现状一直没有改变。
没关系,我们可以一直等下去。
然后我们等到了《三体》的获奖,也等到了《三体》的在五六年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开拍,一次又一次地出售版权。
我们已经失望了太多次。
但没关系,我们还是可以一直等下去。
事实上,在观看《流浪地球》之前,我们都做好了它有可能是一个烂片的心理预期。
还记得大刘说,我们要先完成「从无到有」。再完成「从及格到优秀」。
,《流浪地球》实在是太优秀了。
它的传达的精神、世界观架构都被电影优秀地表达出来了。
就像是从来没有玩具的小男/女孩,突然拿到了变形金刚或者芭比娃娃。
对于流浪地球电影,我真的很希望那些非科幻迷的观影者能够宽容一些。
也很希望科幻迷们能够大气一些,包容一些,因为我们会有更多的《流浪地球》。
刘慈欣说在科幻文学诞生的两个世纪中,科幻文学繁荣的国家往往也是世界上国力强盛的国家之一。
是啊,科幻文学或者英国的崛起而崛起,随着美国的强大而强大,现在也应该随着中国的复兴,而复兴了。
我们可以一直等下去。
我们根本不需要畏惧批评和差评,我们还会有很多很多《流浪地球》。
因为再也不会有任何批评能够像35年前那场风暴一样阻挡中国科幻的复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