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当天切腹有多少人(日本人为什么切腹自
关于剖腹自杀?我来扯扯日本人这种很有意思的行为。
(剖腹自杀)
很多很多年以前,日本的一位幕府将军终于当上了实际的大老板,他就坐那想啊我去,当老板不容易啊,手底下这群武士都是拿刀的,万一哪天把我咔嚓了咋办啊?
此时,他顺手翻了翻箱子里珍藏的来自中国的古书,立马灵感来了对哦,多教育教育他们,让这些人不好意思背叛我,不就行了。
于是,融合了儒学、佛学、神道等等,崇尚“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的武士道精神出现了。
此时,正是镰仓幕府时期,武士道精神成功抓住了武士们的心,让天皇再也没机会翻盘了。
管理手下的武士,最害怕什么?一是不忠心,闲着没事整个跳槽,三姓家奴之类的;二是不尽心,我带你去打仗,人家都往前冲,你拔个刀磨蹭半天,一看情况不对,立马撒丫子跑,也不行。
(日本武士)
武士道精神正好能针对这个,天天向你宣传作为武士,必须要脸!“脸”知道不?你要不忠心,大家都会鄙视你!你要是不勇敢,狗都看不起你……
反正就是天天这么宣传,到处这么宣传,大家也就认为这是对的了。那时候日本人相信灵魂是在肚子里,你要是犯错了,或者要表表忠心啥的,就把肚子划开看看呗!
于是,剖腹作为一项光荣的传统,流传开来了。
既然宣传了脸面很重要,你剖腹这个事儿,就必须整的像样一点呗。所以,一般人不配这么死,你要是个武士才行。既然要剖腹了,那必须要换身干净的衣服,找个敞亮的地方,找一点观众来看看。
所以武士剖腹自杀,仪式都特别隆重,这样才能让武士们觉得武士就是这么牛,连自杀都这么大场面。
不过,宣传的再好,肚子上捅一刀也受不了。万一受不了哇哇乱叫,那就丢大人了。
于是,介错人出现了。介错人,就是看你疼的受不了,又一时半会儿死不了,帮忙了结的,简单的说,介错人的工作就是“补刀”。
(介错人准备“补刀”)
要剖腹自杀的武士,秉承着要死也得有面子的想法,穿的干干净净,把武士刀擦干净,然后撩起自己的衣服,噗一刀捅肚子里,然后从左到右一划拉。紧接着,再往上划拉一下,目的是能让内脏出来(表表忠心)。
这时候还死不了啊,非常疼,介错人就不要看热闹了,赶紧上来补刀。介错人不好当,这一刀下去,要保证把人砍死,还不能把脑袋直接砍掉了(脑袋和脖子还需要连在一起),就这样,剖腹就完成了。一个好的介错人,剖腹者是很感谢的,遇到一个猪队友,砍一刀两刀死不了,那就麻烦了。大家看看著名的三岛由纪夫的剖腹过程,就知道啥叫做猪队友的“神补刀”。
不过还有一些人剖腹找不到介错人,比如战败了不想被俘,自己切腹的;或者为主人报仇,杀了仇人之后,找不到人帮忙介错,干脆自己剖腹算了……
(电影中的切腹自杀)
找不到介错人的时候,只能自己来。这时候剖腹,就麻烦多了,一般横着划一刀,然后再从下往上来一刀,形成“十字型”,死得快。
或者是在肚子上横着划拉一刀,立马抽刀割断自己的喉咙;还有的是横着划一刀之后,立马抽出来捅向自己的心窝,然后顺着划拉下来,形成“十字型”。
没有介错人的情况下,就是怎么痛快怎么来,毕竟切腹只是个仪式,要展示的不是痛苦,而是自己的忠心。
到后来切腹这事儿就不太流行了,为啥呢?不管怎么说,一般人都是忍受不了的。为了宣传,对外说是切腹,实际上都是直接斩首,或者是服药死亡之后再做做样子。
到了武士阶层没落之后,大量的武士无家可归,四处流浪。那就根本没有主人了,还表啥忠心啊?很多武士都像《七武士》当中表现的一样,为了能吃饱饭,被人雇了去砍人。
(电影《七武士》)
那时候的武士就是钱最重要,武士道精神啥的,还是吃饱饭再说吧。
1962年,日本导演小林正树拍摄的电影《切腹》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武士的尊严,只是装饰的门面。”
所以,没人喜欢切腹。被蒙蔽,为了那点面子,无奈的选择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