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之仁(如何看待宋襄公的仁义)
说起宋襄公,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与几位霸主却不同,备受诟病,很多人认为他称不上霸主的盛名。毛泽东评价宋襄公的仁义是一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历史学家柴宏杰认为宋襄公的愚蠢仁义诠释了中国古代的贵族精神。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仁义之举”,具体分析他的仁义。
一、宋襄公竖起的“仁义之旗”
这要从宋国与楚国的弘水之战谈起。当时,宋国国力相对楚国来说比较弱,兵力较小,在与楚国在弘水边对峙的时候,手下人公孙固对宋襄公说咱们现在相对弱势,不如和楚国讲和。可是宋襄公不以为然的说”楚国虽然现在兵强马壮,可是缺乏仁义。我们虽说兵力少,我们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师怎么能够胜过仁义之师?“,宋襄公命手下特意制作了一面大旗,上面休了”仁义“两个字,决定要用”仁义“来战胜楚国。
可见,宋襄公真的是过分夸大了仁义的力量,在军力较弱的情况下,想用仁义来战胜对手是多么的荒谬。
二、宋襄公打仗过程中的”仁义之举“
在战场上,宋国军队已经排兵布阵,严阵以待,楚国军队准备渡过泓水来交战。此时,宋国的军官对宋襄公说“楚军比我军人数多,我们应该趁他们正在渡河的时候发起进攻,那样楚军必败。”可是”仁义“的宋襄公却回答说“不行,那不符合战争规则。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人家现在连河也没渡过,现在开始进攻我们算什么”仁义之师“?过了一会,楚国军队已将过河,手下人劝说道”现在趁楚国人还没有排好阵,布好兵,现在袭击可以取胜。“宋襄公很生气的说人家现在还没有排兵布阵,我们现在进攻算什么仁义之师。
结果是等楚军全部渡过河后双方才开战。宋军因寡不敌众,落得大败,宋襄公也受了伤,第二年悲惨地死去。
战争就是为了追逐胜利,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后来的孙武的《孙子兵法》中的很多计策不也说明了这一点吗?宋襄公却一直用他所谓的仁义之举来打仗作战,到头来终究会一败涂地。
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毛主席有了一句著名的语录,叫做“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可见,毛主席真的是一针见血的戳中要害,评鉴了历史,完成了著名的著作《论持久战》,充分论述了敌我双方的具体形势,最终取得了中华名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后来,这个宋襄公仁义寓言也被选进了中学课本,成为国人都知道的著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