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帕西诺在香港拍的电影(有人说香港电影已经
香港电影曾经非常辉煌,号称东方好莱坞。
香港电影辉煌的起点,我认为是1971年李小龙《唐山大兄》上映票房记录从100万提升到500万,激发了无数电影人奋发向前不断打破记录,造就了港片30年的辉煌。
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影响力辐射整个东南亚,台湾、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地区一度是港片的天下。
这里尤其要点名成龙大哥,成龙大哥从80年代出名到90年代去好莱坞,近20年的时间票房横扫东南亚,屡次夺得各国家地区票房冠军,是华语电影无与伦比的奇迹。
辉煌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香港电影后来没落了,甚至在2000年后成龙、刘德华都提出过“救市”的说法。
具体是哪一年没落的呢?应该是1997年,这个时间点不会错。
1997年之前香港年度票房前10基本都是本土电影,偶尔会有好莱坞电影入榜但名次不高,比如1994年和1995年
连《阿甘正传》《蝙蝠侠》这种级别的电影都只能排在七八名,可想而知当初港片有多强势。
到了1997年,一切都变了,这一年大船来了
卡神一个《泰坦尼克号》直接把票房记录提到1.15亿,至今也没被华语电影打破,当年年度票房前10名有4部是好莱坞。
1998年我们抢回了票房冠军宝座,但市场却彻底沦陷了
1999年以后的就更不用看了,除了周星驰成龙刘德华这种级别的大片,碰上好莱坞基本丢盔卸甲。
20年了,好多人都在反思,香港电影没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想来想去原因似乎很多,但真正的原因只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香港电影在辉煌期没有实现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
香港电影基本上是模仿好莱坞一路成长的,各类型片滞后差不多都滞后人家10年到20年(喜剧片除外)。
比如说好莱坞60年代猛拍西部片,我们就在80年代开始搞对之对应的武侠片;
70年代人家又拍黑帮片,80年代后期我们跟着拍古惑仔;
80年代人家拍传记类电影,90年代我们搞《跛豪》、《五亿探长雷洛传》《赌王大亨》。
基本上香港电影是跟着好莱坞亦步亦趋的。
1983年《疤面煞星》——阿尔帕西诺
到了90年代人家又变了,斯皮尔伯格、卡梅隆两尊大神开始发力,剧情片向科幻片、特效片转变,这是好莱坞电影升级最困难,也是最正确的一次。
1993年斯皮尔伯格鼓捣出一部电影全球狂卖,那一年把香港电影人给吓到了
卡梅隆97年的《泰坦尼克号》就更不用说了。
这次升级香港电影没跟上,彻底落伍了。
其实从香港电影腾飞开始,电影人就过于急功近利了,没有建立完善的演员工会制度,没有注重人才的培养,一门心思赶紧拍电影赚钱,甚至有些人7天能拍一部电影,透支了市场也透支了口碑。
另一方面港片过于执着于模仿而不是升级,比如好莱坞科幻片发达的时候王晶也搞了部科幻片,叫《蓝血人》,也用了不少特效,但其目的仅仅是跟风捞票房,电影本身粗制滥造。
升级科幻片最关键的一步——特效技术,香港电影人没有做,毕竟这东西投资太大当时看不着钱,没人愿意干。
所谓一步慢步步慢,等人家科幻片品牌打出来了,制作成熟了,香港电影就只能任人鱼肉了。
票房市场丢失
刚才说的是根本原因,现在再说一个直接原因——票房市场丢失。
巅峰时期香港电影一年产近300部电影,香港就700多万人,这么多电影都在哪消化了?
答案是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东南亚好多国家地区都是香港电影票房重心。
正因为有庞大的市场支撑,香港电影才能动辄投资几千万不怕回不了本。
从90年代中期,这些市场逐渐被好莱坞攻克,没香港电影什么事了。
拿台湾举例子,有人统计过台北香港电影/大陆电影历年票房占比,如下
可以说被好莱坞无情碾压了。
1993年台北票房市场已经被好莱坞屠榜了
其他地区的票房情况就不一一展示了,跟台北差别不大。
香港电影没落的原因无外乎这两条。
这10来年港片又有复苏的迹象,在内地、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地方又卖出好成绩,什么原因呢?
个人感觉还是要感谢好莱坞,好莱坞科幻片升级太快了,观众被漫威系列培养到口味刁钻,一般的科幻片人家都不看了,导致好莱坞内部遭到挤压,才给了港片一次喘息的机会。
现在的格局是好莱坞继续在科幻片上发力,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香港电影则固守本土优势,集中在警匪片上发力争取把观众争取回来,两边开始拉锯战,最终是什么局面实在是不好说。
香港电影虽然衰落了,但他的电影电视剧所达到的影响力受欢迎程度,和水准依然值得今天的大陆学习!
再说香港电影真的没有年轻演员了吗
不是香港的明星越来越少,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香港与内地的差距逐渐缩小。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香港的娱乐业达到顶峰,而内地仍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其经济能力远不及香港。香港的明星作品已被引入内地,瞬间引发了高潮。
香港生产的电视剧,香港制造的电影和香港生产的歌曲席卷了大陆。成龙,周润发和周星驰的四位伟大国王的作品更加突出,使成千上万的人流连忘返。
老将当道,新人不力。我们看现在的香港影坛,真正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还是成龙、周星驰、刘德华、梁朝伟、刘青云、古天乐,梁家辉,张家辉等等这些老面孔,老一代的演员逐渐老去,却还在市场挑大梁,年轻的电影演员没有很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后继无人,人才乏力是香港电影衰落的一大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迅速发展,文化,经济和媒体内部发生了质的飞跃。在2000年左右,香港与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差距已大大缩小。香港也产生了的明星,谢霆锋,吴彦祖,陈冠希,余文乐等。
由于目前的发展,香港与内地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过去香港的优势显然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从香港出来的明星越来越少的原因。过去,大多数香港巨星都已经老了,甚至的巨星谢霆锋也已经四十岁出头了。香港的娱乐业也不很难再有新人愿意加入。
一个行业的衰落,最大的原因还是人才的断层,香港电影近些年确实人才凋零,很少有新面孔和有实力的新导演冒出。
而且,TVB无线电视非常苛刻和轻描淡写地对待各种员工,以至于后期的好演员,好导演和好编剧涌向内地发展,而香港的人才正在消亡,这就是今天的情况。过去只要有办法的明星全都放弃了无线电视,例如周润发,刘德华,张卫健...
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是“金钱”。减少演员,制片人和编剧的薪水,并严格限制兼职工作。 20年前的美好景象早已荡然无存,如今无线电视的衰落显而易见,尤其是在过去的五年中。现在, TVB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产品的质量越来越低。这些陈词滥调和断断续续的情节是如此糟糕,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叹息,以至于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好了。
香港的TVB曾经是个造星的工厂,无数巨星都是从TVB出来的,现在沦为了过去的神话,势必在内地娱乐圈的冲击下逐渐衰弱,这个曾经带给许多观众无数回忆的造梦工场已经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