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花是什么花(牡丹为我国国花,你同意吗)

生活知识 2022-12-26 20:14www.1681989.cn生活常识

中国评选国花,我首推牡丹。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曾经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牡丹诗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自此以后,牡丹成为国花几成定论。

古时牡丹,洛阳最有名,宋朝陈与义一首《咏牡丹》把思乡之情写得哀伤感人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诗人借“牡丹”抒发了自己对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的悲愤之情。明代人冯琦甚至直截了当地说出“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古人的牡丹诗大多表达了诗人的家国情怀,而不仅仅是将之视为荣华富贵的象征。

从“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到牡丹诗词名句不绝于耳“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更深。今日满槛花似雪,一生辜负香花人。”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

“牡丹含露珍珠颗,美人折向窗前过。”

“花之富贵者牡丹也”

“艳居群玉白花崇”等等,牡丹诗句数不胜数,国人对牡丹之情结,何花可敌?

李肇《国朴史》云“京城贵族游赏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诗人徐凝“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

白居易的乐府诗句“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淋漓的描绘了观赏牡丹的盛况。

“国色天香誉四方,人潮四海动城乡。古云花放二十余日,写入丹青长吐芳。”

李正封有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还写到“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直花落乃罢。”

“花中独绣动京城,树叶摇枝宾客倾。行今蜂迷滴翠,琼瑶品月比芳容。”牡丹成国花理所。

牡丹花历史悠久,品种多样,颜色漂亮。牡丹是中国本土种植的,而不是引进的洋花。通过技术上的不断改革,牡丹花不仅在品种、颜色上有了新的提升,更是在经济上产生很大效益。其实在中国民间,许多老百姓早就把牡丹花认为是国花,只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可。作为国花,它需要能够象征自己国家的民族团结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反映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而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以其雍容华贵、美艳绝伦而被称做“花中之王” ,历来被奉为庭园观赏花卉的上品,其天姿国色为天下花圃争辉,更为历代诗人、书画家称颂。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所以,牡丹花选为国花实至名归。

可值得深思的是,与荷花之高洁、菊花之淡泊、梅花之傲骨相比,唯独牡丹一值没有成为一种国人的精神象征,因为富贵本来不是一种精神,更不属于大多数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故周敦颐作《爱莲说》以表心志;秋菊能傲霜,不与百花争艳,自有隐逸淡泊之气,所以隐居的陶渊明写下许多咏菊的诗篇;至于梅花,那对雪怒放的生命更是感染了许多文人志士,“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直是社会底层人士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这些花都成为许多不得志的文人士大夫引以自勉的对象,有关颂扬梅菊的诗篇俯遗皆是。唯独牡丹,虽然也有许多文人写下赞美诗篇,但那都只是说它好看,绝不会引申到精神层面。“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我很欣赏这种狂放不羁,但既然醉在洛阳,为何不插牡丹而插梅花?在这种蔑视一切的文人眼中,也许只有梅花才能表明他们的一身傲气。可花中之魁为何难成国花?咎其原因主要是牡丹难以进入人的统一的精神世界。打个比方,要一个文人选择一种花作为精神归属,他们多半选择梅、兰、菊,因为可以经常勉励自己;但他天天想要看的,或许还是牡丹,因为好看嘛。所以这次国花评选,如果牡丹当选了,那一定要好好定位其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这倒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国花,而要问中国的国花是什么,却存在许多争论。最具竞争力的当推牡丹和梅花。在洛阳,牡丹是当之无愧的国花,当地人也毫不讳言。不过在全国,到底谁才有资格当国花,却是一个一直在争论的话题,至今仍无定论。

国花是国家独立、社会安定、民族兴旺的象征,也是民族文化、国人精神、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目前尚未确定国花,雍容华贵的牡丹能否成为“国花”,并以法律的形式将其确定,我觉得网民投票只是个形式,最终还是要看主要领导的意见,才能定夺。

但无论如何我是支持牡丹入选的,中国社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由富贵牡丹来象征表述的共同富裕也值得期待。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