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电影(如何评价宁浩导演《疯狂的石头

生活知识 2022-12-26 20:14www.1681989.cn生活常识

本土化、平民化、再加上一点点对经典电影的模仿,造就了宁浩《疯狂的石头》系列的成功。

以《疯狂的石头》为例,看似互不相干的多线叙事的结构让人把它和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以及几年前的英国经典黑色幽默电影《两杆大烟枪》联系起来,而《石头》的成功,恰不是由于结构的模仿,而是本土化渗透在了影片每一个细节当中。

而说到本土化,我们不得不提一下《石头》这部电影,以及宁浩后续作品的演员配音。可以这么说,《石头》这部电影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这部电影全部是采用方言配音。不同于大制作影视剧的中规中矩的普通话配音,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演员那一口口的方言。从保卫科长那标准的四川话,到香港大盗那句经典的港谱我顶你个肺,再到包哥那口地道的唐山话,厂长儿子普通话和四川话的熟练切换等等,让观众们耳目一新,仿佛此时看的已不是脱离生活的电影,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市井小事。这一切,让看厌了大制作、大手笔、大明星的观众们犹如在大鱼大肉的宴席之后,品尝了一杯清新的绿茶。这种不同,带给了观众们不一样的感觉,而从实际的反应来看,这种感觉是观众们期盼已久的。

《疯狂》系列的电影的一个成功之处就是对经典电影桥段的模仿。比如,当来自香港的国际大盗模仿《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的经典动作从天花板上绑着绳子吊下来偷翡翠时,由于卖绳子的小贩短斤缺两少给了一米导致他没法够着目标,只能吊在半空中荡来荡去眼睁睁地看着宝物干着急。这种模仿并不是生硬的照抄,而是加入了中国式幽默进行了再加工,这种极具中国式设计的模仿桥段在宁浩的电影里比比皆是,而也只有中国观众才能看出来其中的苦涩和黑色幽默,用句俗话说就是接地气儿。把老百姓熟悉的那点鸡毛蒜皮的世俗问题弄出“花活儿”,这就是宁浩小成本电影里的大智慧。

宁浩本人也是一个怪才导演。

跟外界印象的导演都是“文艺范”“爱酸”“爱幻想”不同,宁浩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职业化”的导演。说白了,他把自己当成职业导演,而不是一个充满了个人表达欲望的“艺术工作者”。

什么是“职业导演”?一句话,“只有投资人赚钱了,我们这些制作人才能赚钱”。于是他千方百计地要让观众觉得好看,他用时尚的影像语言和层出不穷的笑料保证决不冷场;他的烦恼不是怎么突出个人表达,而是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拍好撞车场景;他发愁影片的宣传和发行,甚至和主演一道自掏钱包办影评人观摩场。

或许正因为他的现实,使他能够如此准确地抓住老百姓生活的脉搏。而目前的内地电影界,却仍处在惧怕沦为“职业导演”的集体潜意识笼罩下,绝大部分导演都如此忌讳被扣上“工匠”的帽子,其结果就是与老百姓的趣味如此隔阂,无法娱民,只能愚己。而宁浩却在这种惧怕中独树一帜,他以“商品”的角度去做电影,以观众的角度去拍电影,其结果就是一个个虽然所谓的“艺术价值”不高的电影不断的出炉,电影界不看好,却获得了观众的口碑与认可。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