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
天宝三年, 翰林侍诏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在离开长安之前,李白写下了一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其中第一首中的两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的释义, 一般认为是李白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云帆指的是高大的船帆,在李白以住的诗中的意象,通常与离情别绪密切相关。如李白的“云帆望远不相见, 日暮长江空自流”、“水客弄归棹, 云帆卷轻霜”。在李白的诗中, 很少有把它用来比喻才能的意思。“沧海”多指东海,自从秦始皇时期有了东海之外,有三座仙山的传说后,“沧海”多被用来代指指神仙世界。
唐诗中的“轻举观沧海, 眇邈去瀛洲”中的“沧海”就是神仙世界的意思。在李白生活的唐代,“沧海”也有时会被用来代指人间。但最主要的还是指东海或者神仙世界或神仙。
把“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综合起来看, 由于这里的“云帆”并没有比喻作才能,不能简单地把李白的意思理解为施展自己的才干救济天下苍生, 只能理解为 乘云帆渡过大海进入神仙世界。李白隐藏的意思是坚信自己的政治理想总有一定会有实现的一天, 到那时,我就乘坐云帆归隐江湖。
功成名就,归隐江湖一直是李白的人生理想。说到“长风破浪会有时”,就不得不说一个典故。南朝刘宋名将宗悫年少时,他的叔叔宗炳问其志,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 破万里浪。”宗悫后以振武将军之职随征林邑国,升任随郡太守,又参与平定雍州蛮之乱。
他在文帝遇弑后,参与拥立武陵王刘骏为帝,随其讨平元凶刘劭,升任左卫将军,封洮阳县侯。后历镇广州、豫州等地,先后平定南郡王刘义宣、竟陵王刘诞的叛乱,官至安西将军、雍州刺史,死后追赠征西将军,谥号肃侯。“长风破浪”也成为古人励志的典范。
李白在诗中,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典故, 不仅表明了自己的理想, 而且还表明自己坚信有一天能像宗悫那样, 大展宏图,实现自己“济苍生, 安社稷”的愿望。那时自己就“直挂云帆济沧海”,功成之后及时归隐江湖。这种归隐,已经不是入世不得而不得已的消极的归隐,而是在志得意满之后带有积极乐观情绪的归隐。
李白始终幻想着“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这一点李白自己多次在诗歌中表达过。《行路难》三有一句“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是李白直接表达对历史上那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在李白看来,“功成”之后就要去享受人生、享受自由,去寻找海外仙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生才没有缺憾。
李白一生推崇道家思想,对道家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非常向往, 是李白将儒家入世的思想和道家出世的思想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他的理想化的境界。把这种思想和诗中“直挂云帆”表露出来的昂扬向上之气相结合,才不会割裂两句诗之间的关联,使两句的思想相通, 气势上也是一如既往。
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通过“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一句,把自己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了,读者如果再还把“直挂云帆济沧海”也同样的理解,就是画蛇添足了,显得既罗嗦又重复,这与李白潇洒的诗风也不符合。
从格式上来说,“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幅流水对,流水对最忌两句话都表达同一个意思。所以李白不可能把“长风破浪会有时”和“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用来表达同一种意思。我们把《行路难》三首放在一起读的话,可以发现第一首充满信心, 寻找理想; 第二首开始认识到行路难, 第三首则充满了失望, 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开始出现。
这三首诗是表现李白思想特点的组诗。第一首是在写行路之艰难, 却在结尾提出自己的理想目标; 第二首说明自己为功成不愿意丧失自己孤高之品格, 写出在此前提下行路之艰难, 不禁有归隐的念头; 第三首则否决了自己功不成则归隐的愿望, 表达的是李白及时享受人生的态度。《行路难》三首诗是个递进的关系, 是建立在李白失望与希望、乐观与悲观的情绪基础之上的。
李白的三首《行路难》中,第二首主要抒发的是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激, 第三首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功成之后的打算以及对功成身退的认识; 第一首诗中既表达有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愤激, 又有相信自己政治理想抱负终究能够 实现的坚定信念。
李白的《行路难》是一组创作出来的作品,组诗的第一首在意义上就应当是组诗的总纲,只有把“直挂云帆济沧海”解读为归隐江湖,把“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理解为是李白实现人生理想,然后功成身退,才能使三首诗的关系更加连贯。
李白的理想中,既有“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的一面,也有“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的一面。两个理想中,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只有在实现了政治理想后,后面的理想才有意义。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生活理想结合在一起,是李白一贯的风格。
无论是“终与安社稷, 功成去五湖”,还是“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都具有相似的特点。因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人生理想的完整表达 坚信自己的政治理想可以实现,以及功成之后退隐江湖,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
(文、历史漫谈君 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