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营血泪(120公里死亡15000人!巴丹死亡行军到
在惨烈的二战历史上,“巴丹死亡行军”事件,是凶残日军犯下的又一桩灭绝人性的罪恶。甚至以血腥程度来说,所谓“120公里死亡15000人”的常规说法,远远不能形容此事件的残酷。
然后,这群美菲联军战俘们,就接到了日军司令本间雅晴的命令这群战俘得给日军行动腾地方,要转移到110多公里外的奥德内尔集中营去。这是一条血腥恐怖的道路巴丹死亡行军。
为什么要给他们这么安排?此时日军脑筋里,满脑袋“打压白种人气焰”思想,猴急着要把这些“高高在上”的白种人往死了折磨。而且被俘的美菲联军总数近八万,占领菲律宾的日军,才不过三万多人。以日军“腾地方”的目的说,那就要整死一个是一个。
于是,就有了日本十四军司令官本间雅晴,那一道臭名昭著的命令“对于不能走到战俘营的俘虏一律消灭掉”。接下来的这条血腥行军路上,这道命令,就是催命符。
缺水,更成了战俘们的死亡噩梦。其实虽说日军不给水喝,但菲律宾毕竟雨水充沛,“死亡行军”这一路上,沿途常见清澈的泉水甚至水井。但如果哪个战俘敢去喝水?立刻就会被日军的子弹射杀。许多战俘们“喉咙都快要被沙尘烤干了”。直到路过一些臭水沟般的“水源”时,日军士兵才会发下“善心”,让他们去喝这些“寄生着多种细菌的水”。如遇大赦的战俘们疯狂去抢水,有人被踩踏而死,还有喝得慢的,会被心血来潮的日军突然杀死。
这种被严重污染的水,导致战俘们很快患上疟疾等疾病。而一旦被确认生病,怕传染病的日军,会把患病的战俘一个个拉出来,就地刨坑活活埋掉。每到这时,“生病的战俘还没有死,土扔到他身上的时候,他凄厉的叫喊着。”
每天夜里,战俘们都会被关在封闭的库房里。这类库房十分狭小,战俘们勉强能紧挨着躺下,就连上厕所也只能原地解决,等着“第二天太阳把衣服晒干”。但每到这个时候,许多饥病交加的战俘们,根本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早上起来行军时,屋子里总会留下一批尸体。”
这些战俘们先艰难跋涉了100公里,抵达了圣费尔南多,然后乘坐闷罐车。那是一种每个可以装几头牲口的小闷罐车,这次却要一个闷罐车塞100个战俘。令人窒息的空间里,又有许多战俘在折磨中死去。待到下车时,每个闷罐车都有“死去的兄弟留在车内”。下车慢的也会被日军虐杀,以至于遇害美军的尸体躺在公路两旁,“鲜血已变成了深棕色”。
待到战俘们抵达目的地奥德内尔集中营时,近八万美菲战俘,死于路途者多达一万五千人。接下来战俘们还要承担酷烈的强制劳动。仅“巴丹死亡行军”两个月内,死于集中营内的战俘,又高达两万六千人。侥幸活下来的人,也被折磨到皮毛骨头,生不如死。
抛开恩怨立场,即使站在最中立的角度看,巴丹死亡行军,都堪称是一场天良丧尽的暴行,是人类文明的耻辱。
跑路的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倒是对这一切刻骨铭心,还把自己专机改为“巴丹”号,也在战后坚决把日军十四军司令本间雅晴送上刑场。可接下来的麦克阿瑟,也大肆鼓吹对日本“宽大”,放过了一大批罪行累累的日本战犯。不知,他是否也能心安理得,面对那么多死难的冤魂。
参考资料《解密巴丹死亡行军》《战争与罪责》《回家之路》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