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明军港之夜(一首《《军港之夜》红遍天下的

生活知识 2022-12-28 17:37www.1681989.cn生活常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政治因素。

苏小明只是一个歌手,无足轻重。她火不火,其实就看一些人的态度。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结束了八个样板戏的时代。

此时歌坛基本是空白,只有一些革命歌曲和民歌。

其中,民歌中歌颂爱情的大多被定为靡靡之音、腐朽产物,禁止了。

所以,香港、台湾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流行歌曲刚刚进入中国内地,立即受到欢迎。

但很多文革时代过来的文化高层,认为邓丽君流行歌曲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给以坚决的抵制。

所以,港台音乐不是很火,歌手也不能来大陆演唱。

不过,人都是喜欢愉悦舒适的生活,所以这种靡靡之音在大陆颇有市场,大部分老百姓都喜欢听。

在苏小明出现之前,就有一个同类歌手相当火,就是李谷一。

资料这么写1979年底,李谷一为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演唱插曲《乡恋》,引发轩然大波。1980年4月,音乐界举行西山座谈会,大张旗鼓地批判李谷一演唱的《乡恋》。报刊上出现大量批判《乡恋》的文章,《乡恋》被批为“靡靡之音”,李谷一甚至被诬蔑为“黄色歌女”,其歌曲录音带被封杀,李谷一本人还差点失去工作。

这种情况下,苏小明也就危险了。

苏小明根正苗红,生于北京,自幼在部队大院长大。苏小明的父母都是延安时期便参加革命的文艺工作者。

文革期间父母被冲击,苏小明也下放农村种地。

4年后,文革基本结束,1975年,返城之后的苏小明考入海政歌舞团,在学员班学习了女中音的西洋唱法。

不过,苏小明的嗓音并不适合女中音,唱来唱去,水平都很一般。

经过几年时间,苏小明觉得这种唱法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不可能出名,就开始寻找其他出路。

当时解放军广东军区,同香港有很多接触。苏小明的闺蜜就在这个军区,从香港购买了大量流行歌曲录音带送给她。

苏小明认为自己的声音非常适合唱流行歌曲,就开始私下学唱练习。

由于她是科班出身,唱流行歌曲是小意思,很快达到很高水平。

1979年10月,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年轻的女歌唱演员苏小明第一次上台演唱流行歌曲。

当时她22岁,第一次上台。因为台下有1.8万名听众,把这个年轻姑娘吓坏了,竟然哭着不敢上场。

乐队有位老同志为了帮她,装作凶神恶煞的样子,挥舞着鼓糙吓唬苏小明说“哭也得上场,不上就揍你!”

最终,苏小明是被人推着上台的。

资料这么写苏小明带着泪痕上场。在全场观众嘈杂的说话声中,苏小明刚刚唱出歌曲《红河谷》的第一句“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全场突然一片寂静,1.8万名听众被苏小明那美妙的歌声惊呆了,都屏住呼息倾听。苏小明并不知道,很快她就将带来中国内地的“苏小明热”,成为中国内地流行歌曲的重要代表。

从1980年开始,23岁的苏小明跟随海政歌舞团在部队到处演唱,《酒干倘卖无》、《乡间小路》、《童年》。当时官兵们听惯了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热烈欢迎苏小明。只要苏小明一上台,还没演唱,下面掌声就整天。

周边部队的官兵甚至赶来听歌。这就引起了海政歌舞团的领导注意。

因为苏小明唱港台流行歌曲在军队影响不好,就创作了《军港之夜》这些军队的流行歌曲。

,差点整死李谷一的那群人又出现了。他们认为苏小明唱的歌曲同李谷一没区别,声音软绵绵的,像以前的窑子里的调情小调,只会腐坏官兵的斗志。

有个老将军直接说苏小明的歌,曲调咿咿呀呀,没有革命气势,纯属‘靡靡之音’。

海军机关有人反应更激烈这样的演员部队不能留,要处理。

争论由机关波及部队。海军某基地俱乐部一名战士因无意中在有线广播中播放了苏小明唱的《军港之夜》而受到处分,被关了禁闭。”

为此,苏小明也被严厉批评,被迫参加元旦、春节演出时,改唱《十送红军》。

虽然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叶飞最终表态,肯定了苏小明的唱法及歌曲《军港之夜》,但后者也受到很多打击,基本只能唱《军港之夜》了。

这种情况下,1985年,28岁的苏小明以去法国学习声乐为理由,一去不回,直到1991年才带着法国丈夫回北京探亲。

虽然她顺利变成了法国人,失去的更多。这5年时间国内歌坛已经天翻地覆,苏小明已经无法立足了。

等到1995年,也就是10年后,苏小明回到中国歌坛发展,再也火不了啦,只能偶尔唱一唱《军港之夜》。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