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赤壁之战(怎么评价三国的赤壁之战)
提到赤壁之战,任何对三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这场战役奠定了日后天下三分的基础,而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赤壁大战也绝对堪称以少胜多、运筹帷幄的典范。
关于赤壁之战,除了《三国演义》之外,后世也有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不管是战役本身还是参战双方势力,都永远不缺少话题。那么,我们该如何以今人的视角去评价这场战役呢?今天有书君抛开战争的过程,另辟蹊径,从战役前后的形势变化,去重新回顾赤壁之战的独特意义。
战前背景
赤壁之战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因为这场战役的时间节点非常独特,在战前,整个华夏大地的局势是非常微妙的。
,曹操已经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北方,自然要把矛头指向长江以南,追求全国的统一。
当时,曹操的硬实力毫无疑问有绝对优势,以至于东吴的很多将领都出现畏战和投降的情绪,,从曹操的角度来说,南下的战略思想是没有问题的。
而孙刘联盟,孙权只是占据江东一方,刘备更是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双方的结盟,更多是被形势所迫的一种选择,所谓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其中一方被曹操消灭,那么另一方也没法存活。
战后局面
如果赤壁大战的胜者是曹操,那么十年之内,或许他真的可以称帝,可惜历史从不允许假设,在诸多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孙刘联盟创造了战争史上完美的以少胜多案例。
赤壁之战的影响,并不只是在于这场战役本身,不只是战斗过程对于曹操军队的损耗,而更应该去观察战后的局势变化。
最核心的变化,就在于荆州的归属。战前,刘琮率部投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荆襄九郡及其麾下的战船,可在赤壁大败后,曹操不得不退军,孙刘则趁机把荆州剩下的城池给分割掉。
其中,刘备是最大的获益方,占据了荆州的大部,而这也成为孙刘联盟日后分裂的一个诱因,,刘备以此为根据地,又进一步攻占了益州和汉中。孙权也得到了充足的喘息和扩张时间,整个东南区域,彻底成为了东吴的囊中之物。
在赤壁之后,曹操再也没有机会一举灭掉其中一方,而孙刘本身的实力,也不足以反攻曹操,由此,天下三分局面慢慢形成。
,把赤壁之战看作东汉末年几十年纷争的一个分水岭毫不过分,战前,是群雄争霸,战后,则是三家抗衡。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