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的作者(《千金要方》主要讲的是哪些内容
不知道有谁晓得“虎守杏林”的故事。《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也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方》成书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全书共30卷,共分232门,合方论5300首。据统计,从元代至1955年,正式刊印62次,在中医书籍里仅次于《黄帝内经》,位居第二。
卷1是总论性质的,包括习业,治病略例、处方、用药等论述;
卷2到卷4为叙述妇科病的;
卷5为小儿科病;
卷6为五官科等疾病;
卷7到卷21是内科病;
卷22、23为外科病;
卷24、25阐述急诊方面的;
卷23阐述食疗;
卷27包括养生、导引、按摩等;
卷28为脉诊;
卷29、30为针灸疗法。
书中所收集的方剂不仅取自唐代以前各家的验方,还收集了不少民间流传的验方、偏方与单方。
疾病方面,这部医典涉及范围很广,集唐以前各种疾病防治知识之大成,并且有所创新。如对营养缺乏、慢性传染病、各种疟疾的证治,书中都有所涉及。
《医学源流·千金外台论》里说,【古读《千金》、《外台》者,必精通于《内经》、仲景、本草等书,胸中先有成见,而后取其长而舍其短,则可资我博采之益。否则反乱人意,而无所适从。】
《千金方》的出现,确立了一种至今未变的医学治疗模式。
由于其兼取偏杂之法,兼取杂方单方及通治之品,所以形成了“一病立数方”、“一方治数病”的模式。并且,其药品有多至数十味者,其中对症者固多,不对症者亦不少,所以它不能简单套用。
简单说一句话,就是没有一定医学知识积累的人,读了《千金方》反而坏菜。你过去是个废物庸医,治不好病倒也罢了,读了《千金方》以后,你还可能把患者害死。
《千金方》对后世医学的最大意义,就是它确立了“一种病可以用多种药来治”和“一个方子可以对多种病起效”的治疗模式。
,由于它的变数太大,表里、剥复、盈虚、终始、动静、寒暑、男女、内外、老幼……这些变化过于复杂,所以它所载的方子很多是不能直接套用的,故而半吊子读不得《千金方》,不知变通生搬硬套,只会造成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