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日历(一年365天是怎么定出来的?最早谁提出来的

生活知识 2022-12-30 15:14www.1681989.cn生活常识

古人没有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概念,但通过两个办法测得太阳年及恒星年的时间长短,并得出了“岁差”的概念。

一,通过土圭,立竿见影,正午时测日影长短,一年之中,影子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最短的一天为“夏至”,两至之间长短之和的一半,为“春分”和“秋分”。两个“冬至”日为一个太阳年(回归年)。

二,除了用土圭测日影,又用北斗星斗杓的方位测定节气,黄昏时斗杓所指方位,指东为春分,指南为夏至,指西为秋分,指北为冬至。

古代根据太阳年制定历法,以冬至日为一年之始,如《史记历书》制定《太初历》,“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太初元年”。

以冬至日北斗星斗杓方位为标准确定一年之始,其实是恒星年的标准。而土圭测影是太阳年的标准。使用两个不同的标准,这就产生了“岁差”。中国历史上,晋代虞喜发现了“岁差”。

宋代沈括指出了岁差的原因,《梦溪笔谈,斗建有岁差》“正月寅,二月卯,谓之建,其说为斗杓所建。不必用此说。”

大意,正月指寅,二月指卯,叫作“斗建”,通常指斗杓所指方位。其实不必用此说法。

沈括通过观测并计算出《颛顼历》“冬至日宿斗初”,今宿斗六度。古者正月斗杓建寅,今则正月建丑也。又岁与岁合,今亦差一辰。

就是说,以冬至日北斗星斗杓为标准计算,是恒星年。而恒星年不等于太阳年,二者之间的时间不同。

古人起初认为冬至日斗杓是固定不动的,而事实上是移动的,只不过移动极其缓慢,很长时间才能比较出来。

限于历史条件,沈括的计算不夠精确,但找出了岁差的原因参照系不同。

现代天文学,恒星年,365天6小时9分10秒。太阳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岁差20分24秒。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