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在零下30℃的乌苏里江凿冰钓鱼
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来乌苏里江了。大约是六年前的一个夏天,我第一次到这里,立刻就被这里连片的白桦林、蔚蓝的江水吸引住了。那时候就认识了在江边土生土长的赫哲族渔民马林卡。他一家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让我体会到一种久违的纯朴。后来几乎一有机会,我都会到乌苏里江的小渔村住上几天。日子久了,我才知道冬天的乌苏里江更美。冰封的江面上雾气飘飘,捕鱼的赫哲人穿着厚厚的翻毛大衣和皮靴,戴着能保护耳朵的狗皮帽子。他们破冰捕鱼的本事堪称一流——只用简单而原始的工具,就能很快凿开一个圆圆的冰窟窿,然后熟练而迅速地下网。还有一种方式是凿开一道冰沟,撒下一道长长的网线,这样很可能在鱼汛回游时大捞一把。幸运的时候,一天他们就可以捕到上千斤的鱼!
津街口在晨光中挑战坚冰
津街口赫哲乡,也就是马林卡的家,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境内,距离同江市区东北45公里。正如一位赫哲族诗人所描写的“津街口,津街山,峰环三面水一湾,应是地灵人杰处,不亚塞北小江南”。这里是赫哲族最大的聚居地之一。直到现在,他们基本上还以捕鱼为生,用心做着祖先传下来的鱼皮服,过着快乐而简朴的日子。
站在江边,放眼望去,眼前是气势磅礴的冰雪世界。河岸边堆着厚厚的白色冰茬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好像给河道镶嵌着一条精美的花边。
河道里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冰面并不是一平如镜的,而是大小冰块犬牙交错,横七竖八地堆在冰面上。越往江面中央去,冰面上直立向上的冰锥、冰峰越多,有点像溶洞地面布满钟乳石的样子。
马林卡告诉我,河结冰的时候总是从两岸开始,先扑打到河岸的水花最先冻上,所以岸边的冰高高堆起。不过这些冰并不结实,掺杂着积雪,一踩就塌。入冬以后,白天河面上冻上一层;夜里温度更低,地下的河水继续冻结,把河表面的冰从底下拱破。半夜的时候,能听到“喀喇喀喇”的冰裂声;早晨来看,河面的冰就已经破碎不堪了。等到夜里不再有冰裂的声音时,说明河水已经冻得很结实了——这个时候,把拖拉机开到河面都没问题了,可以放心地捕鱼。
到津街口的第二天,我起了一个大早。到河边先拿了渔民叉鱼的一个叉子,我学着猪八戒的样子用力往冰上一砸,只留下了几个白印,于是便高兴地喊“马林卡,去得,去得!”惹得他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冰虽然坚硬,在凹凸不平的冰面上走路还是比较困难。我脚下的雪地靴根本比不上马林卡他们穿的棉靰鞡,不停地打滑,后来还是他们用了一个当地的办法——在我的鞋上缠上干草绳,问题终于解决了。
马林卡带我走入一个小河岔,指着前面说“看,那就是钓鱼的洞口了!”河岔的冰面比较平坦,不远的前方有一个木头的十字架插在冰上,十分醒目。一个人正在十字架附近忙碌着,原来他是在收鱼线收获“战果”。我们快步赶过去帮忙,只见冰面上有一个水桶大小的圆洞,洞里蓝色的水波荡漾着,一条细细的鱼线沉入水底。从线的紧绷程度来看,一定“有货”!马林卡熟练地一把接过同伴手中的鱼线,一点点慢慢往上拉,不时还放回去一点。他给我讲这叫“溜鱼”,与用鱼竿垂钓的原理类似。冬季在冰上垂钓,大多不用鱼竿,一般都在冰面上凿个窟窿,然后直接把带饵的鱼钩用线顺下去,鱼儿上钩直接拉鱼线就行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马林卡的手突然一抖,一条1尺来长的大鱼就被拖出水面落在冰上。旁边的同伴则熟练地拿网子一抄,鱼儿就轻松“落网”了。这时,天才刚刚蒙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