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传承大别山区红色基因
信阳师范学院作为河南省信阳市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一直坚持立德树人,在打造师范特色的聚焦专业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高校力量。
2016年,信阳师范学院组建了旅游学院。2021年,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近年来,旅游学院依托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嘱托“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积极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旅游发展需要,传承大别山地区红色基因,促进当地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弘扬信阳红色革命历史
信阳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地属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也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产地。许世友故居、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等红色景点,在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红城”与“茶乡”的组合使得信阳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更大。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信阳师范学院旅游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接大别山地区旅游发展需要,专门设置了信阳红色研学旅游、信阳市乡村旅游概览、茶文化旅游线路设计等体现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前往新县、商城、罗山等红色旅游景区(点)开展现场沉浸式教学,使学生了解信阳“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发展历史和新时期红色旅游开发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感受大别山精神。2021年,旅游学院《红色旅游资源鉴赏》校本课程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精品在线课程。
课程思政引领专业教学 培养又红又专文旅人才
近年来,旅游学院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核心问题,在课程思政建设上下真功夫,让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课堂落地生根、入脑入心。为此,旅游学院在每年的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将课程思政设计能力作为重要考核标准,提高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形成“门门课程有思政,人人课堂讲育人”的思政教学新气象。
学院教师还结合旅游管理学科属性和特点,将信阳红色文化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让学生学习大别山精神,了解大别山红色历史,设计大别山红色旅游产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
目前,旅游学院有众多毕业生在信阳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新县大别山房车营地、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别山干部学院、商城西河红色研学基地等多家单位就业,并成为业务骨干。95%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旅游学院毕业生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突出、责任心强,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以赛促学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实现红色育人内涵式提升
近年来,旅游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协同育人,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等大型赛事,并在学院层面积极举办旅游技能大赛,全面提升学生导游讲解能力、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能力、旅游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旅游营销宣传能力。
旅游学院还成立了“旅游学院竞赛能力提升中心”,选派河南省教学标兵、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获奖教师、优秀博士作为指导老师,跨专业、跨年级选拔参赛种子队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真正让学生“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将“传颂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旅游学院“一院一品”的重点品牌项目来打造。
2021年,旅游学院荣获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华中赛区二等奖2项,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1等奖1项。
教研融合提升师资水平 助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旅游学院作为河南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连续承担国务院扶贫办委托的精准扶贫工作成效、贫困县退出检查、贫困县退出抽查、建档立卡数据库质量等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
2022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一周年之际,旅游学院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旅游学院院长高军波被评为“先进个人”。
为进一步发挥旅游管理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旅游学院成立了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将论文写在信阳这片红色热土上”,并通过纵横向科研项目申报、学术论文写作、校企合作,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政策建议献言等多种方式,对信阳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红色旅游景区(点)管理、红色旅游扶贫、红色旅游人才培养、“红”“绿”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学院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