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尧治河村:矿区变景区 村美群众富
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只见这里绕村小溪水流潺潺,磷矿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依山而建,村在园中、人在景中,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近年来,尧治河村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以山区变景区、矿区变景区、村民生活区变景区“三区”融合建设为依托,创新走出了一条村美民富的路子。
尧治河曾是个贫穷落后的村子。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开林说“村里有丰富的磷矿资源,但当时道路不通,矿石运送不出去,全村人过着穷困的日子。”1988年起,孙开林和村党委带领全村群众修路开矿、改田建园、兴办工厂。经过多年艰苦创业,尧治河村在快速发展中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一跃成为保康县首富村。
磷矿开采使尧治河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产业转型迫在眉睫。村里提出“磷化工业、旅游开发、生态文化”三大发展方向,制定了“矿开到哪里,植被必须恢复到哪里”“把矿区建成景区”的“村规”。为此,村里斥资对老旧矿洞进行了升级改造。村党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吕泳和介绍,通过实施回填矿渣、修整山体、改造梯田以及栽植风景树、花草、药材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尧治河村将戴家湾、老屋沟、雷打岩、石草坪4个磷矿采空区分别打造成了以“节约苑”“环保苑”“和谐苑”“生态苑”命名的地质公园和高山农业观光园。
尧治河村还依托周边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投资8亿多元建成了尧帝神峡景区、老龙宫景点等。其中,投资1亿多元开发建设的老龙宫,2019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000多万元。在这里上班的村民姜兴国说“我每月工资有4000多元,年终还有分红。”
吕泳和介绍,近两年,村里年均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旅游业已成为尧治河村的支柱产业。
目前,村里利用废弃矿洞打造的神话旅游主题景区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5月迎客。景区项目经理郑波涛介绍,矿洞是1994年采矿形成的,在2015年废弃关闭。项目建成后将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段,将矿区独有的地质条件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展现嫦娥奔月、八仙过海、西游记、七仙女等中国神话故事场景。
近年来,尧治河村在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入推进文化建设,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推进乡村振兴。
尧治河村按照“村在园中、厂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思路,把滴水岩、龙门口两片村民生活区建成了花园式住宅区。这里既可供游客参观,又可提供食宿服务。村里还别出心裁地把自来水厂和5个污水处理点建成了工业景点和生态园;把为填沟造地挖取的土石方改造成了亭阁飞檐的观景台。村里还实施“十个一”文化工程——每家每户设置一间书房、设置一间标准客房、申请一个博客、修建一个花坛、摆放一件艺术品、悬挂一幅字、悬挂一幅画、会背一首古诗、会讲一个故事、会唱一首歌,村民的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019年,尧治河村实现总产值48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万元,全村固定资产总值达68亿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2.5亿元,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