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普法“润”人心 为“诗和远方”护航——记
刘文海在办公室 李金枝 摄
研究制定《福州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第八个五年普法规划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法治福州建设规划(2021—2025年)>责任分解表》《2022年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明确细化各项普法工作的任务和完成时限,响应福州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号召,组织全市文旅系统开展宣传普法工作……近段时间,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政策法规与行政审批处处长刘文海马不停蹄,为普法而忙碌。
“这次能获得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是对我多年来坚持普法工作的高度肯定,我感到非常荣幸。但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而是福州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刘文海谦虚地说。
自2016年“七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刘文海牢记一名“普法人”的使命,脚踏实地、主动作为,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用心用情普法,争当普法排头兵;搭建普法桥梁,积极引导各业务处室、各基层单位创新普法方式,增强普法效果,让市民和游客知法、尊法、懂法、守法、用法,助力福州市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法治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诗和远方”保驾护航。
苦练内功,争当普法排头兵
2006年,为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系统“七五”普法工作,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了“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就挂靠在局政策法规与行政审批处,这对于刚刚当上处长的刘文海来说,是一个大考验。
“2002年,我在文化市场管理处工作时,就一边执法一边参与普法工作,后来到局派驻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窗口工作,也是在一边办理审批业务,一边向来办理行政许可申请的企业和市民普法。到了局政策法规与行政审批处,工作中遇到的挑战是人手不足等问题。”刘文海回忆道,当时,他们要面对文化和旅游系统中的多个单位,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工作,事多任务重。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更好地服务普法工作,刘文海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联系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练就扎实的法律功底,争当普法工作的“排头兵”。在学习之余,他还将常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文件整理汇编成册,供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使用。“不做普法工作的‘门外汉’,必须苦练内功,把普法的相关内容熟记于心。”刘文海说。
在自己学好的,他还牵头制定了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将领导干部的学法情况列为干部学习考核的重要内容,购置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解读》等普法手册,组织带领干部职工一起学“法”。每当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他总是第一时间传达给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处室及相关单位,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每年,刘文海都会组织不少于2次的法律知识学习或法制讲座,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庭审旁听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法律知识测试以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等,在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掀起了学“法”热潮。
“通过组织集中学习、自学或集中培训等形式,大家的法律素养不断提高,并应用到工作中,积极做好普法工作,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刘文海说,“七五”普法以来,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职能处室、福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均为合法、适当的,没有发生过一起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事件。
搭建桥梁,创新普法方式增实效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每年,刘文海都要制定全局的“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和年度全市普法工作计划,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普法更有实效?“在新形势下,普法工作也要推陈出新,要改变原来传统单一的宣传方式,向多元化立体化方向转变,不断丰富宣传载体,增强普法实效,让更多的人懂‘法’。”刘文海说。
为此,他根据“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要求,指导各业务处室和相关单位创新普法形式,依托“周周有戏”“激情广场大家唱”“相约九日台”等文化惠民品牌活动,结合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文化和旅游活动,推动普法宣传进企业、进公园、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活动,让普法宣传走进千家万户。
2020年9月初,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福州闽剧院等单位在福州西湖公园等地主办了“大美园林·非遗闽剧”大型主题文化系列活动。其间,不仅上演了《牡丹亭》《白蛇传—游湖》《武家坡》等传统经典曲目,还有以扫黑除恶为主题的歌舞剧表演、以教人向善为目的评话伬艺表演。“很多看似枯燥晦涩的法律条款,通过生动形象的文艺表演,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人们自然地接受,这样的普法最有实效。”刘文海说。
与此,刘文海还充分发挥福州文化和旅游系统的人才、阵地和创作优势,不断整合资源,会同相关处室组织福州市文艺院团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将文艺创作与普法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作品。如,福州市图书馆创作的《走进图书馆,走近图书馆法》作品,获第十六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一等奖;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创作的福州评话《煮面一碗一千元》,荣获“福州市2019年度优秀法治文艺作品”语言类二等奖。
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典型案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刘文海因势利导,每年都会结合办理的典型行政处罚案件编写10篇以上普法案例,在本地主要报纸上以案释法,开展普法宣传。他积极参与福州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先锋944福州新闻广播“我执法我普法”栏目,并担任节目嘉宾,直接面向广大市民进行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法规普法宣传。“2019年,‘我执法我普法’栏目通过广播和网络,直播福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开展旅游市场执法检查的情况,我带领执法支队有关领导和业务骨干在直播间进行现场解说,直播当天吸引了29.48万人次收看,创下该栏目开办以来的收视率新高,取得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刘文海说。
通过一系列举措,福州市文化和旅游系统普法效果明显,文旅企业违法经营行为不断减少。据统计,“七五”普法期间,福州市文化和旅游领域被立案处罚的行政案件仅67件,创历年新低。
增强互动,学用结合入人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刘文海认为,作为一名普法工作者,应该在普法宣传的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从原来的单方面灌输向学用结合的方向转变,让普法深入人心。
针对市民和游客关注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刘文海积极指导有关部门创新形式,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如,在“5•18世界博物馆日”,围绕《宪法》《博物馆条例》等展开宣传;在“5·19”中国旅游日,开展《旅游法》《旅行社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采取线上直播+线下展演的形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等宣传活动。
据了解,“七五”期间,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向市民和游客分发各类普法手册3.5万本;举办线上平安综治有奖竞答活动,上线平安综治知识微博有奖转发活动,总阅读量达100万人次;通过“遇见福州”政务微博、微信、抖音、头条号等新媒体矩阵,开展法律知识科普活动,并与网友互动交流,参与人次超过1600万。“在普法宣传过程中,通过与市民和游客的互动交流,可以让‘法’更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懂法守法。”刘文海说。
近年来,为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断加强与中西部地区文化和旅游系统的交流。刘文海主动作为,积极推动福州市与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江西省九江市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的普法交流活动。他不仅赴玉溪市开展执法交流,还积极组织两地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培训班,并推动福州对口帮扶单位甘肃定西市参与执法培训活动。据统计,三年来,闽滇赣三省五地市、甘肃定西市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累计有563人次参加各种培训交流活动,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刘文海信心满怀。他表示,下一步,自己将加大学习力度,创新普法宣传方式,积极主动作为,推动福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八五”普法工作稳步开展,切实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尊崇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办事用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