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景物记:触手可及的宝山风光
明正德版《顺昌邑志》载宝山,在娄山都,峭拔秀丽,绝顶一庵,梁、柱、檐、瓦皆石为之,至今犹存。瀑布、飞泉、有石状如三台,巍然屹立溪中。
宝山位于顺昌县西北部大干乡境内,海拔1305米,是顺昌的第二高峰。从县城驱车自宝山脚下的上湖村,大约一个小时。
上湖是一个安静古朴的小村庄,这里住着二三十户人家。晨起,炊烟缭绕,鸡犬之声相闻。日间,村民往来和谐。夜里,万籁俱寂,唯有灯光点点与星月同辉。世外桃源,莫过于是。
村里的古银杏尤为引人注目。银杏虽古,却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且棵棵膀大腰粗,须得三四个成人张开双臂方能将其拥入怀中。而且冠大如篷,村庄在其掩映之下,更显静谧。到了丰收的季节,满目温暖的金黄,一派迷人的秋韵。
穿过村尾的晒谷坪便是上山的古石阶了。山路两侧,满目青翠。一根根挺拔秀丽的毛竹一丝不苟,却又热情洋溢。微风徐来,那悦耳的沙沙声便是她们的低语,偶尔几片竹叶飘拂而下,掠过你的肌肤,那是她们在牵你的手呢。而骄阳穿过密密的枝叶,斑驳成点点光晕,少了炽热,多了些梦幻般的感觉。
一路有如此妩媚的竹相伴,便也不觉得登山的劳累了。走出竹林,是十八弯石道。石道虽不是太长,还是可以考验一把你的体力和耐力的。如此,登上顶峰,一览众山小时,你的壮志豪情才会油生!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连绵的群山恰似一条正在朝拜苍穹的蛟龙,巍峨雄伟,极为壮观。
云遮雾罩滴水洞
到了顶峰,先要去的自然是水帘八仙洞。乍听这名儿,你或许会想到《西游记》中花果山的水帘洞吧,而实际上此水帘子还真与那石猴颇有渊源。水帘后的八仙洞则幽长神秘,至今尚无人能走完全程。只是据说曾有真龙藏身其中。
出了水帘洞,带路的朋友略带神秘地对我们说“我带你们去滴水洞吧,那儿很刺激的哦。”
说话间,我们已被领到悬崖边。顺着朋友的手看去,滴水洞就在几米之外。问题是,看去很近,路却吓人。从我们站立之处到洞口,就一条半米多宽三米多长的小径。一边是崖壁,一边便是万丈深渊。靠近深渊的一侧杂草过膝。
大家面面相觑了一阵,便有两三个人动摇了。而我们虽然是很勇敢地走了过去,却也是憋着一口气,将心吊到嗓子眼,盯准洞口,目不斜视地走过去的。
洞不深,洞中凉意沁骨,洞底的壁上有泉水不断渗出、滴下,日久便汇集成一小泓。掬一口尝之,清冽甘甜。
正嬉闹着,有人指着洞外大囔“快看快看!”
回头,却见洞外云遮雾罩,对面的青山,近处的绿草皆已不见,唯留白茫茫的一片。小心地移步洞口,听着哗哗的声音,方知晓下雨了。
只一瞬间,天地间便只剩下这小小的一个洞穴。一丝与世隔绝的恐慌袭上心头,一种奇怪的相依为命的感觉飘浮在空气中。
雨很快就停了。又过了十几分钟,雾才慢慢散开。刚下过雨的小径又湿又滑,更加危险,屏息静气地扶壁而回,看到留在原地的友人的笑脸,大有重回人间之感。
绷紧的神经一旦放松下来,便感觉到了劳累。于是选择山顶的一个斜坡坐下来,看看风景,说说话,或者发发呆。太阳重新拨开云层,露出了有些苍白的笑脸;山风徐来,湿湿的、凉凉的,很舒服。最奇特的是,你可以看着丝丝缕缕的云雾从远处轻轻地飘过来,再从你的脚下缓缓地浮上来,然后绕着你的身体悄去。那一刻真感觉自己宛在云中央,身处仙境中。
古刹悠悠说苍凉
感受罢神仙的逍遥,我们披着夕阳的余辉向宝山古寺走去。
座落于山顶的宝山古寺,又称宝灵庵,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其殿柱、梁、檐、瓦等构件皆采用砂岩,经精心细凿构筑而成,其仿木程度之高之精巧乃全国罕见,亦是全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而此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古刹,虽已破败,但在绿树的映衬下,依旧显得古朴凝重。
推开虚掩的寺门,随着一股陈旧的气息迎面扑来,历史的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
正如史料所记载的那样,寺内的每一条石雕大梁都有数吨重,其用料契合了元朝早期肥梁胖柱的审美风格。梁柱上的石雕浑然天成、构思巧妙、匠心独具。真的难以想象古人究竟是怎样靠一双巧手去造建如此巨大而又浩繁的工程的。
细细看去,还可见殿内的每一块石头构建上都镌刻着捐资者的姓名和捐赠银两,以及捐赠者的愿望。这些捐赠者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由此可见当时宝山大殿的建造曾得到过多少人的关注和拥护。
必须提及的还有大殿旁的须弥石座。须弥石座在当时是只有皇宫建筑才能有的荣耀,而宝山大殿却敢以须弥石座作围基,宝山大殿在当地无可争议的至尊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殿内的大梁上“当今皇帝万岁”六字依旧清晰,宝山大殿能够千古不败也许与这也有些关系吧。
,无论历史有多么辉煌,都只能在岁月的流逝中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了。
踩着悠扬的钟声离开古刹,我们来到了不远处的南天门遗址。
这是一座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61)的石头古庙,比宝山大殿迟了二十多年。与大殿相比,它更具有明清时期精雕细刻的建筑风格,曾重修于嘉庆二十七年(1798)。只可惜这样一座精美的古建筑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伫立风中,向后人幽幽地诉说着它苍凉久远的故事。
扑朔迷离大圣庙
颓败的南天门遗址让人心情沉重,而遗址附近的大圣庙恐怕便要令你满怀惊奇了。
我们先来听听这么一个据说是真实的故事1999年中,曾有人在大圣庙考证史料。就在大圣神像被移动的那一刻,阴云密布的天空忽然开了天眼,一道阳光如同一道金光直射大圣神像。大圣神像复位后,天眼即合,金光便也随之消失。当时在场的所有人莫不惊诧万分。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圣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石头小屋,里面供奉着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俩兄弟的牌位和塑像。这大圣戴着紧箍咒,系着黄领巾,穿着和尚衣,围着虎皮裙,背着金箍棒,正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孙行者。
宝山怎么会供奉大圣兄弟俩的牌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向人们隐隐昭示着《西游记》的原型可能就在宝山,孙悟空的故乡可能就在宝山。
在两大圣塑像旁转了几圈后,竟有个调皮的朋友欲移动大圣像以证实传说的真实性,但立刻被其他人制止了。常言道信则有,不信则无。不如留一份神秘给自己和他人?
明月皎皎照空山
夜幕渐渐地垂挂下来,寒意也逐渐地重了。“高处不胜寒”,即便是穿上了御寒的厚毛衣,依旧挡不住泠泠的寒意。
虽然冷得有点儿瑟瑟缩缩的,却也不愿意躲在房内打牌消磨时间。山顶的空气如此清新,似乎呼吸间都可以品尝到一丝丝的甘甜。更何况,月亮正微笑着看着你呢。那柔美光滑的脸儿似乎伸出手便可以触摸得到。几颗远远近近的星星错错落落地散布着,如冰的光芒使得黛青色的天幕显得越发纯净如玉。
我和女友英悄悄地从宿舍里溜出来,在空旷之处找了块大石板并肩坐下。说话时,竟都不由自主地压低了嗓门,似乎怕惊吓了天上的人儿。偶尔忘情地开怀大笑,近旁的林子里立刻便会有被惊醒的鸟儿扑打着翅膀呼啦拉地飞起来。
英说“住在这多好!不如不回去了!什么乱七八糟的烦恼啊,统统都放下。在这里真的可以无欲无求。”
人总是这样,在尘世中呆久了,便会渴慕起世外的宁静,便会想去寻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于是,归隐山林,寄情山水,唱和自然,便成了许多失意之古人的选择。而对于现代人来说,人间的诱惑太多太眩目,化外之宁静不过是一个驿站,让疲惫的心灵作短暂的休憩罢了。
不知不觉中,两人都沉浸到自己的思绪中,不再言语。而草儿就在脚边轻拂着,虫儿则旁若无人地在身旁鸣叫跳跃,真个是“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回过神来,却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几米之外的令人胆战心惊的万丈深渊不见了,代之以波涛翻涌的白色海洋!
层层叠叠的白云缓缓地翻卷着,浮动着,每一朵浪花都让月光给镶上了亮闪闪的银边,美丽地令人沉醉。而且云层看起来是如此地厚实、松软,使得人忍不住便想若能枕上去,躺上去,再让它覆盖着,那该是多么地惬意舒适和温暖呢?
“云河呀云河,云河里有个我。随风飘过,从没有找到真正的我。一片片白茫茫遥远的云河,像雾般朦胧地掩住了我。我要随着微风飘出云河,勇敢地走出那空虚寂寞。”
邓丽君的这首老歌忽然浮上心头,不由地哼唱起来,只不过若将“河”换成“海”会更确切些。
水秀山青暗香来
清晨,大伙儿挤在山巅看日出。
当一轮红日欢快地跃出云层,世间万物刹那间便鲜活生动起来。月色下的遁世之念在灿烂的阳光下,犹如草叶上的露珠,倏地便消逝的无影无踪了,雄心和信心又满满地在心头洋溢。
于是,继续我们的行程。
俗话说得好,“有山有水的地方才是好地方”。宝山自然是不能例外的。
走进宝山的石寨沟大峡谷,你会象走进正在演奏着交响乐的音乐大厅。满耳的水声,远远听去,时而雄浑有力,时而低婉舒缓,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如情人呢喃。走近了听,则可借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诗句来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这里,瀑布繁多,有飞凤瀑、蛟龙瀑、双叠瀑、凤池瀑、宝帘瀑、琴弦瀑、白米飞瀑。单听这些名字你便可知大峡谷瀑布之各具情态了吧。
一路走来,只见有的瀑布湍急暴烈,从百米高处直冲而下,狠狠将自己在岩石上摔成碎玉;有的妖娆娇媚,轻歌曼舞而下。
山谷间流淌的涧流,则调皮尚变,时而蹦蹦跳跳,溅起浪花朵朵,时而安静娴雅,似丝绸如玉带。
而四周,绿树环绕,郁郁葱葱,更有凉风习习,带来若有若无的花香,沁人心脾。
流连其间,尘事尽皆抛去,心灵得以净化,如这山泉般清澈透明起来。所有的人笑着、唱着、闹着,甚至脱了衣服要钻入水中,真如孩子般简单地快乐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