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曲阜一日游玩攻略
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被誉为圣人之乡,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古朴厚重的气息,作为儒家的起源之地,中华礼仪的核心之地,备受中外游客的青睐,下面给大家分享具体的游玩指南。
曲阜因孔子而闻名,素有“东方圣城”之称。从小接受传统教育,我对儒家文化甚为尊崇,这次出游,在我心目中,就是一次虔诚的朝圣之旅。
八月二十五日早上,天蒙蒙亮之时,我们一家四口驱车上了高速。由于路面维修的原因,车速较慢,三百多公里的路程,耗费了五个小时的时间,中午十二点赶到了提前预订的孔庙宾馆。
简单收拾洗漱后,便到宾馆附近的小巷找饭馆。本来想找个小馆子简单吃一点就好,没想到在小巷子里的一个小饭馆,竟然有当地闻名的孔府菜。据记载,孔府菜起源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到清乾隆时间,逐步发展为官府菜。孔府接待皇帝、钦差、贵宾及婚丧喜寿宴席均用孔府菜,只是按照君臣父子等级不同,有不同规格。我们点了三个孔府菜,分别是孔府豆腐、风味茄子、孔府酥肉,其中孔府豆腐,味道很特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道菜中的腊肉细嫩软香,而在其他地方吃到的腊肉,都比较干硬。妻子和女儿最喜欢风味茄子,外焦里嫩,甜甜的兼有麻椒味。
品过孔府菜,我们回到宾馆已经下午三点多了,原计划稍做休息,先去参观最近的孔府,由于有点疲累,我和妻一下子睡到了五点多,已经没有足够时间游览孔府,临时决定到曲阜故城走一走,体验一下当地风土民情。
我们沿着明故城墙一路南行,到达一个城门附近,抬头望去,四个大字映入眼睑--“万仞宫墙”,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手书。不知不觉到了孔庙外门了,小女儿站在标示有“世界文化遗产”字样的“孔庙孔府孔林”石碑前,招呼我照相。听身边一位游客说,快五点半了,一会儿会有关城仪式演出。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们恰好赶上了,便急忙在警戒线外找了个正对城门的地方,等待观看演出。仰望城墙之上,左边一侧有一架大鼓,右边一侧架子上挂了一口大钟。旁边的游客道“晨钟暮鼓,一会儿表演,要击鼓。”说话间,城墙上,身着彩衣的男子,已经擂响大鼓,在鼓声中,城门徐徐打开。一位身穿明朝官服的男子,走出城门,站在城门一侧的扩音器前,诵读关城仪式的致辞,可惜人声吵杂,没能听清楚。在鼓乐声中,一队“古代”士兵持戟鱼贯而出,按队形威武地分列城门两边。紧接着,一队手持竹简的古装少女飘至,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此时此地,古色古韵,置身其中,我有了一种错觉,“衣袂飘飘,编钟琤琮,环佩叮呤”,婉如进入古时祭奠孔子的圣典中。
距孔庙外门仅百米处,紧邻游客服务中心,建有“论语背诵厅”。大厅外侧,一群孩子,身着古装,在摄像机前背诵论语,“子曰”、“曾子曰”、“颜子曰”,诵读声此起彼伏。小女儿也来了灵感和兴趣,背对论语背诵厅,一板一眼背诵起论语名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用手机记录下这颇具文化韵味的一幕。
我们沿着仿古建筑的街道,一边走一边看,沿途有不少出售当地小吃和特产的店铺,最多的当属山东煎饼铺子。天色逐渐暗下来,一看表,下午7点多了。我们注意到,好多店铺开始收摊了,有的已经关了店门。这个时间,在其他城市,正是华灯初上,店铺喧嚣的时候。这时,我也回忆起,从宾馆出来,除了在孔庙门前的关城仪式外,没有听到店铺有播放歌曲、音乐的吵杂声,到处都是安安静静。曲阜小城,处处展现出她的文雅、宁静和安逸,与“圣城”之誉相吻。
第二天,为赶上观看孔庙的开城仪式,我和妻早早叫醒了睡梦中的两个女儿,到宾馆旁边的早餐店吃饭。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王姓男子(以下简称王叔),过来问我们游览“三孔”是否需要车辆和向导。为节省时间,我们便和他达成合作意向,由他带着我们去孔林祭拜。
吃过早餐,我们先去看孔庙开城仪式。与关城仪式有较大不同的是,除了表演队伍歌舞不同,装饰不同外,还有一批朝拜圣人的儒客(姑且这样称呼),身披黄绸带子,在表演队伍的对面分数排恭敬肃立。仍然是在鼓乐声中,武士和美女,刚强和妩媚,圣训和歌舞,交相辉映。
王叔告诉我们,在去孔林的路上,可以顺便看一下颜庙。颜庙是为纪念孔子的学生颜回而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首”,自汉高祖以颜回配享孔子,历代帝王封赠有加,尊为“颜子”,称“复圣”。孔子赞颜回有君子四德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王叔讲了一个关于颜子的故事孔子为考察颜回的德行,在其回家的路上,放了一锭金子,上面刻有“天赐颜回一锭金”。颜回捡到后,在金子上写了“外财不富命穷人”,并把金子置于原地而不取。由于时间安排紧凑,我们在“复圣庙”门口及颜子旧居原址“陋巷”街牌坊留影后,就赶往孔林。
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王叔带着我们从“至圣林”大门进入孔林,沿神道徐徐前行,道路两侧松柏参天,孔林园内肃穆庄严。王叔一边走一边讲解,他说,山东有“三怪”“孔林天上无乌鸦”、“孔林地上无毒蛇”、“济南大明湖的青蛙不会叫”。“三怪”之中,孔林独占其二,实际上就是夸赞大儒安眠之地清雅洁净。
从神道右转时,一座小桥映入眼睑,桥头石坊上书“洙水桥”,桥下有水弯曲西流。“洙水桥”三个字是明代权臣严嵩所书,严嵩虽是奸臣,但字写得还是很好的,就像秦桧,虽受世代唾骂,但他所创“宋体”字,我们沿用至今。王叔说,相传,桥下类似护城河的小河(其实这就是鲁国故城北墙外的护城河),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为了挖断孔子墓地的风水,专门挖的一条渠。孔子下传八代后人,都是一脉单传,没想到,渠挖成后,反而促使孔家香火开始旺盛,从第八代,一下生了三个儿子。从此,孔门成为旺族。
我们来到孔林二门,王叔告诉我们,入孔林二门很有讲究,二门有左中右三个门,中间正门是皇帝祭拜时的专用通道,不许其他人通过。而且,进二门时,讲究男左女右,要求男抬左脚,女抬右脚。我们享受了一把皇帝待遇,从正门进入孔子墓甬道。
进入甬道后,看到一对神兽,王叔讲解说,神兽叫文豹,本来是一种极为凶恶的兽类,接受大儒千年教化,如今已经谦良温顺,“摸摸文豹头,万事不发愁”。小女儿很调皮,直接从头抚摸到尾。向前走,又有一对神兽,王叔说这是玉麒麟。后来我查过资料后,确认这是一种叫甪(lu)端的神兽,用于陪伴明君的。这说明,历代皇帝及百姓,已经把孔子待为君王。
过了甬道,正式进入孔子墓园,看到一通“子贡手植楷”的石碑,植字里面少了一横。石碑后面有一株树桩,有一米多高。王叔告诉我们,孔子临去世时,子贡在南方做官,想赶回来见老师一面,但交通不便,没能完成心愿。他植树以纪念尊师,但因为没见到老师,植字就少写一横。石碑后面的树桩,就是他亲手栽下的树,但毁于一场大火,仅存树桩,现在保护起来了。而且,子贡孝心感人,其他学生都是守孝三年而回,唯独子贡在孔子墓旁筑芦,守墓6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沿墓园前行,最先看到的是孔伋的墓,碑文是“沂国述圣公之墓”。孔伋是孔子的唯一嫡孙,字子思,是儒家学派重要传承者,也是配享孔庙的四圣之一(孔伋、颜回、曾参、孟轲),称为“子思子”,元代封“沂国述圣公”,后人尊为“述圣”,他是古代经典《中庸》的作者(《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据说孔伋曾师事曾参,孟子是其再传弟子。
从孔伋墓向后转,看到“泗水侯”的墓碑。这是孔鲤墓,他是孔子的独根苗,因其诞时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而得名。孔鲤一生学识没有建树,而且死在了孔子之前。因其是圣人之子,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王叔讲了一个典故孔鲤生前,曾对孔伋说,“我父亲比你父亲强太多了”,又对孔子说,“我儿子比你儿子强太多了”,以此对自己做出了中肯的评价。
孔鲤墓左侧靠前的位置,就是至圣孔子的安眠之地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去世后,历代帝王为强化自己对臣民的思想统治,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追封追谥。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将其地位第一次提升到与帝王并驾齐驱的高度。现在墓碑上铭刻的“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称号,是元代大德年间成宗加封的。但我们平视墓碑,只能看到“大成至圣文宣干”的碑文,我出于好奇,走到供台欠身向下看,才看到“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的完整碑文。王叔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孔子墓碑的传说。相传,乾隆皇帝登基后拜祭孔子,但他看到墓碑上的“王”字后却犹豫不拜,随从人员就让人书写“先师”二字,将“王”字挡住,乾隆才肯行大礼。此后,孔子后人便将供台加高,挡住“王”字的一横,从正面就看不到完整的“王”字了,因有“二王不能相对跪拜”的忌讳,以避免皇帝参拜的尴尬。
我先在墓前拜了孔子,然后鼓动小女儿也叩拜圣人。原以为,她从没跪拜过,不会听我的劝导。没想到,她竟然很顺从地跪拜了孔子,虽然姿势不对,但也看出她对孔夫子的尊敬之情。
由于晚上要赶回家,我们离开孔林后,匆忙驱车赶到孔庙孔府。
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曲阜孔庙规模最大、时间最早。早在孔子逝世一年后,鲁哀公就把他的三间故宅改建成祠庙。汉高祖邦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开创了皇帝祭孔的先例。汉代以后历代皇帝尊孔读经,不断对孔子追谥加封,扩大他的祠庙,孔庙规模越来越大。历代皇帝到曲阜,都是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
我们从孔庙大门进入,耳旁仿佛还有早晨开城仪式的鼓乐声。过了检票口,到达“至圣庙”石坊,游客们都纷纷在此摄影留念,小女儿也兴致勃勃地等着找机会拍照。之后,我们随人流通过“大中门”,来到“成化碑”前。石碑高达数米,仍然是传统的赑屃驼碑,曾在文革期间被砸断,所以碑身上部留有明显的复修痕迹。这座石碑是明宪宗朱见深御制碑文,内容极力赞颂孔子及其思想,在曲阜现有的诸碑中,对孔子推崇最高。
因王叔不再与同行,我们随其他游客一起徐徐前行,看到被大家围观的“洪武碑亭”,听到名字,就能想到是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石碑及护亭始立于明洪武年间,后碑亭毁于火灾,明弘治年间重立,现存的碑亭为民国重建,内容也是重点赞颂孔子功德修养。
一边观赏,一边游玩,我们到达大成门。这层大门因孔庙主祭大殿大成殿而得名,始建于宋崇宁年间。大成门东西各有一侧门,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取之于《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大成门及两边侧门火后重建,门匾及对联均为清世宗雍正题写。
不知不觉已经临近中午,进孔庙前,听王叔说,大成殿十一点半有祭孔演出,我们过了大成门,急忙向大成殿赶,到达台阶前,已然是人头涌动,拥挤不堪。我把小女儿推进人墙之内后,和妻只能在外围听鼓乐了。大概有十分钟时间,演出结束,但大成殿门口还是里三层外三层。没办法,我只好让小女儿骑到脖子上,向殿内观看,并拿手机拍照。后来逐渐走到大殿门口,终于看到乾隆手书的“万世师表”、“斯文在兹”的牌匾,也看到了孔夫子塑像。被誉为“历代帝王师,天下文官祖”的孔圣人,在大成殿接受皇帝、大臣、儒家子弟的千年供奉,也许是他生前落泊之时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吧。
从大成殿下来,我们又选择性地观赏了孔子世系图、圣迹殿、玉虹楼法帖、孔宅故井、鲁壁(孔子故居墙壁)等,然后,随着其他游客出了孔庙侧门,向孔府而去。
孔府就在孔庙隔壁,是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始建于宋仁宗年间,多次扩建,遭火灾后重修。孔府与孔林、孔庙一起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孔府既是公爵之家,又是圣人之家,号称天下第一家,比皇帝家还要显贵。孔府占地7万多平方米,九进院落,三路布局,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为花园。东路为东学,有家庙、慕恩堂等。西路为西学,有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等。
“至圣府”大门两侧悬挂着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相传这是清代才子纪晓岚手书,文佳字美。我们穿过狭长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即“圣人之门”。入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屏门,上书“恩赐重光”,是明世宗亲颁匾额,故称“重光门”。据说,古时,只有孔府大典、皇帝亲临、宣讲诏书和举行重大祭孔仪式时,才鸣炮开启重光门。
过了重光门,我们来到孔府大堂,这是孔府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堂内正中的太师椅,披着虎皮,椅前高大的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等。大堂正中悬挂着“统摄宗姓”的匾额,上面规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的特权地位。大堂两旁陈列着正一品的仪仗,还有象征封爵和特权的官衔牌,如“袭封衍圣公”、“光禄寺大夫”、“赏戴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等等。正在观看,旁边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游客对其同游的人说“孔府这些封号,基本上都是有虚名无实权。”他说得很有道理,皇帝不过是想借孔子的儒家学说,加强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统治,才给予孔府如此尊崇的地位,但不会给实权而让其影响皇权的。
大堂和二堂的通廊里有一条大长凳,我们听身旁带游客的导游介绍说,这个凳称为“阁老凳”。据传当年明代权臣严嵩将要被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求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在此凳等候,但主人未允。就此联想到在孔林看到“洙水桥”题字,原来严阁老与孔府是亲家关系。
我们走过大堂,又穿过二堂、三堂,来到孔府内宅门,内宅门将内宅与外界相隔,当年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内宅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是衍圣公一家人日常生活的地方。过了内宅,就是孔府后花园,假山、池水、竹林、亭台、曲桥,园林师匠心独具,景色优美。孔府花园美如仙境,得益于明朝两个权臣,先后任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的李东阳和严嵩。李东阳将女儿嫁给孔子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严嵩将孙女嫁给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这两个权臣利用职权帮助亲家大修孔府和花园。初建花园还是李东阳亲自设计的,他为了女儿,大卖力气,也算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