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旅游资讯 2023-09-08 15:56www.1681989.cn最新旅游资讯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它是中国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东西连续1000米。有45个关键洞穴,252个洞穴和51000多个石雕雕像。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著名僧侣昙曜主持,在北京(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挖五个石窟。云冈第16至20窟是当时最早开挖的所谓“昙曜五窟”。在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其它大部分关键洞穴也完成了。从石窟的记忆和艺术风格来看,这个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是北魏的遗物,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云冈现有洞穴53个,石雕像51000尊。佛陀最高的是17米,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其宏伟的气势、丰富的内容和细致的雕刻而闻名于世。古代地理学家李道元这样描述:“凿石劈山,由于岩石结构,真实面貌巨大,世法稀少,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美景的真实写照。
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甘陀罗佛教艺术的,紧密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云冈石窟已成为中外游客钦佩和向往的旅游圣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
第一窟、第二窟位于石窟群东端,两窟开挖,石窟布局基本相同。
第三个洞穴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悬崖高25米,中上端凿12个方形石孔。洞穴分为前后两个房间。后室雕刻了一尊佛像和两尊菩萨雕像。脸颊丰满,姿势丰满,形状自然,衣服线条光滑。从雕刻技巧来看,这个洞穴应该是隋唐时期的作品。
第四窟,平面呈矩形,中间雕刻方形立杆,东壁交脚弥勒像储存完好。
第五个洞穴,洞穴前有五个四层的木制亭子。清朝顺治建于八年(公元1651年)。在洞穴中间,有一尊佛像,佛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这尊佛像可以站在120人的膝盖上,12人站在一只脚上。在大佛周围,小佛被包围着,相互映衬。
第六个洞穴,中间是连接洞穴顶部的双层,达到15米的塔柱。每层四周都有雕像,周围都雕刻着佛陀、菩萨、罗汉和飞行的雕像。洞穴顶部有33天的佛像和各种骑自行车。内壁和塔柱上雕刻着释迦牟尼佛教导师。它是云冈的一个代表性洞穴。
第七个洞穴,洞穴前有三层木屋檐,分为前后两个房间。菩萨坐在狮子座的后室内壁上。东、西、南三面内壁,覆盖着雕刻的佛龛雕像,南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洞穴顶部的浮雕飞翔,生动有趣,以莲花为核心, 回旋飘舞,舞姿迷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面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酰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内壁刻有佛龛、乐妓、舞伎,造像生动,酷炫强烈。
第十窟与九窟开挖,分为前后两室。前室飞翔,姿态优美,比例和谐。在明窗的上端,石佛构图复杂,如意精致,引人注目。
第十一窟,窟顶有直通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前面,菩萨雕像保存完好。洞穴周围的壁龛上刻着雕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内壁刻有伎乐天人,手持弦管,敲击乐器,外观不同,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长笛、竖琴等古典乐器非常珍贵,是研究中国音乐的关键材料。
在第十三窟,中间有一尊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和腿之间雕刻着一尊臂力士雕像,这是云冈石窟中唯一的一尊。南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刻精美,姿态洒脱。
十四窟,雕像多分裂,西壁上端,东面还有一些方形佛柱。
十五窟,雕有一万多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第十六窟和后三窟是云冈最早开挖的“昙曜五窟”。窟形椭圆形,中间的主佛矗立在莲座上,周围雕刻着千佛和佛龛。
在第十七窟中间,弥勒佛靠在须弥座上,东西两壁都有佛龛,东面是座像,西面是座像。
第十八窟,中立像15米多,右臂坦露,身穿千佛法衣,描绘细致,生动感人。
十九窟中间雕有一尊巨佛坐像。
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户外造像,主佛胸以上存放完整,脸型丰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眼有神,相貌慈爱,雕刻精美,刚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