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纳斯鲁大环线徒步攻略
关于马纳斯鲁的徒步,小编想要说的就是大家要量力而行,很多人的体力跟不上徒步,这样也是会非常辛苦和难受,所以大家平时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下,现在就一起去看看吧。
友情提示
马纳斯鲁环线(MCT)是累计徒步距离超过140公里,累计爬升、下降超过1万米的高强度徒步线路,沿途地形复杂恶劣,基建相对简陋、生活条件落后
请在出发前谨慎评估自身的能力
不建议没有高海拔(>5000m)长距离(>100km)徒步经验的朋友前往旅行
不建议未来2年内前往该地区旅行
选择季节
如气候部分介绍的那样,马纳斯鲁环线的大规律与喜马拉雅南麓其他地区类似,相对理想的时间窗口是每年春秋两季,公历日期是有一定欺骗性的(例如2017年的闰六月导致全年季节全部被打乱),我们更推荐参考农历,具体而言是农历中秋之后到冬至之前、农历春分之后至立夏之前
考虑到中国游客的假期特点,能获得长距离徒步所需2周以上时间的,集中在教师、学生的寒暑假,国庆长假和春节长假这三个时间段
7-8月暑假是南麓雨季的最中心,低海拔区的河谷会持续受季风影响,且不论云山雾罩之下观景的基本无望,降雨带来的暴雨和山洪意味着随时降临的地质灾害,在布里甘达基河这种落差、流量、流速皆很巨大的河流沿线,可能会表现得更加极端,我们并不推荐在这个时间段前往
国庆长假是很具有迷惑性的一个时间段,可以说每年的天气状况都不同。我们强调各位意欲在这个时间段前往尼泊尔徒步(包括国内的高原、山区)的旅行者,一定要参考农历中秋节的时间点,这是判断雨季结束与否最实用的指标,通常在中秋之后2周,是高原和山区一年之中天气最好的时间窗口
如果当年的中秋节时间较早(9月中下旬),则意味着雨季可能结束得较早、国庆假期内好天气概率高(典型例子可参考2015年);如果当年中秋节来得较晚,则意味着雨季可能结束得较晚、国庆假期内好天气概率低(典型例子可参考2017年)
寒假并春节长假与国庆假期的情形类似,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并没有太多好办法去预判,但我们仍强烈不建议春节前往
理由在于,冬季垭口之前的高山庇护所达兰萨拉(Dharamsala 4460)会关闭,且农历春节很可能与藏历新年(Tibetan Losar)重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村落桑多(Samdo 3875)的村委会将以庆祝新年为由,拒绝开启达兰萨拉
若在春秋季没有积雪的情况下,直接从桑多出发翻越垭口去到另一边的比木塘(Bimthang 3590)是可能实现的(12-14小时),冬季的拉克垭口会有非常厚(30-50cm或更多)的积雪,使得翻越垭口的耗时会大大多于标准时间(16-18小时),在一天之内阿式穿越几乎不可能,必须在达兰萨拉停留一晚
在冬季,若是桑多的藏族拒绝开启达兰萨拉的情况下,翻越垭口基本无法实现,笔者此行遇到的七八支队伍都是受此影响只能原路返回。我们提醒各位,即便要选择冬季前往,也应事先通过FB等渠道了解当年藏历新年的日期,并在安排行程时避开这个节日(及之后的一周)
所需证件
限制区通行证(Restricted Area Permit)50-70美元/7天
安纳布尔纳保护区门票(ACAP)20美元/1人
马纳斯鲁保护区门票(MCAP)20美元/1人
如地理部分所述,马纳斯鲁环线的萨马岗(Samagaon 3520)、桑多(Samdo 3875)附近,至少有4处可以在1天内到达的、通往西藏的垭口;楚姆河谷尽头,至少有3处可以在1天内到达的、通往西藏的垭口
,马纳斯鲁保护区属于比较特殊的限制区(Restricted Area),需要办理特别通行证。尽管这是一种尼泊尔封建王朝时代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制度,但目前依然在运行中,且看不到改变的迹象
9月-11月70美元/7天/1人
12月-次年8月50美元/7天/1人
这种通行证无法自行操作,需要通过具备相关资质的旅游公司代办,具体怎么找则因人而异。笔者的操作方法是,选择一些看上去比较正规的加德满都旅游公司,做出一定筛选后群发邮件过去询问,再根据回邮件内容的专业与否进行判断,选择一家综合资质较好的,所幸整个过程比较顺利
办证通常只需要提供护照、证件照的电子档,而无需本人出面,旅游公司会提供一条龙的服务,连同所需的安纳布尔纳保护区门票(ACAP 20美元)、马纳斯鲁保护区门票(MCAP 20美元)一同办妥,也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50美元)
至于在ABC/ACT/EBC都需要办理的徒步者信息管理卡(TIMS),由于限制区通行证替代了它的作用,在前往MCT时就不必再办了
值得一提的是,限制区规定必须要2人以上组队才能进入,不过要是你找不到搭档一起走也能操作,方法是借一本护照、并用这个护照办理手续,形成一个影子搭档(ghost trekker)就能顺利成行,毕竟无论是办证、还是途中的检查,都不需要你本人出面,蒙混过关还是很容易的
限制区通行证从在贾加特(Jagat 1340)登记开始算,期限只有7天,而在旅行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极端天气、身体不适)而超期,理论上是要补交费用的,不过实际操作上的管理也并非那么严格,如果你的向导和当地警察关系良好,那依然会是不了了之的节奏
向导背夫
向导25美元/天+15%小费
背夫20美元/天+15%小费
限制区带来的影响不仅是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办理通行证,也需要强制配备具有合法资质的官方向导(Guide),这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在马纳斯鲁环线上不存在独自一人的旅行者,你也不可能瞒过沿途的所有的居民、警察和客栈老板
向导之间的差别,通常只在于以文化素养为主的业务水平,即对于该区域线路地理、人文环境的熟悉程度,而并不在于职业操守。几乎所有的向导都会尽自己职责去保护你的人身安全,满足你生活上、行程上的合理要求,且回答你提出的关于目的地的大多数问题、监控你的身体状况,并办理沿途所有的登记手续
向导们会根据你的时间和实力来安排行程,若你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会很乐意与你讨论(毕竟这是旅途中的一大乐趣,也很少有游客能做到这一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行程中,他们会有定时(晚饭时)或不定时(途中)两种方式,不断向你介绍之后路程的地形、耗时、注意要点等
在徒步的前几天,由于向导不了解你的体力、速度和经验,会有意识地将整体行进速度放慢以便观察,到完全了解之后,如果你的综合能力高于他的预期,那么他通常会放心大胆地让你按自己的节奏先走;如果你的综合能力低于他的预期,那么通常他不会让你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经过严格考试才能获得资质的向导一般都通晓英语,这就要求身为旅行者的你具备起码的英语沟通能力(哪怕是蹦单词)。我们也遇到了聘请中文向导的中国游客,但所谓的中文向导也仅仅只会中文日常用语,无法进行深入交流,而且马纳斯鲁作为一条本就游客稀少的路线,能对该区域十分熟悉、又会中文的向导,不说是凤毛麟角,价格上或许也会比英语向导贵出很多
背夫(Porter)并不是必须的,目测在管理上也并非如向导那么严格,但考虑到线路本身的强度,还是通过正规渠道、聘请购买了保险的背夫较为稳妥。背夫的负重通常不超过25kg,请在出发前合理关注行李的重量
我们需要重点提醒各位,相比于山地穿越经验较为丰富的向导,背夫的资质有时是良莠不齐的,他们可能很年轻、有很强的体能,但很可能欠缺山地长途跋涉的经验,包括体能分配、爬升/下降步法、身体平衡控制力,这些缺点在行走马纳斯鲁这样大强度的线路时会暴露得很彻底
如果携带了很多行李,那么背夫就是需要重点照顾的人物,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可能是旅途顺利与否的关键,需要时刻予以关注。这种关注不应只限于口头询问,还需包括分享补给、在休息站为其购买饮料、关键时提供药品、以及旅行结束后酌情赠送装备等
后勤保障
有一种说法,讲马纳斯鲁环线(MCT)的生活条件等于10年前的安纳布尔纳大环(ACT),在实地观察之下这显然不完全是一句笑话
由于环线的大部分区域都(永远)无法通行公路,物资运输基本依靠人力和骡子大队,使得物资匮乏、且价格昂贵是存在、且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在这种背景下,对于生活条件抱有过高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
餐饮方面,低海拔区域(2000米以下)已经可以使用煤气罐,高海拔区域则依然只能伐木烧柴,制作复杂的菜式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出于节约资源、节省时间考虑,选择最简单的菜式是明智的做法
在徒步的12天内,笔者的策略是中午吃扁豆汤套餐(Dal Bhat),晚饭吃混合炒面,而搭档肉哥则更为疯狂地连吃24顿扁豆汤套餐,着实令人叹为观止。在高海拔区域的蔬菜只有土豆和自制辣椒,水果什么的就别想了根本不可能,始终都有供应的只有白开水、各种袋泡茶水、以及真正征服了世界的可口可乐
住宿方面,在震后沿线的村庄有不少新开设的旅馆,有些外观看似不错、内部条件实则大同小异,都是木板/石头屋子里面两张单人床,没有多余的陈设,卫生状况大都能接受。不过隔音基本聊胜于无,无论是流水的轰鸣还是隔壁的不可描述都是听得一清二楚,对睡觉环境要求高的就别来了
厕所大都为蹲式,至少在冬天淡季游客稀少的情况下,卫生状况普遍不错,在旺季游客爆满时可能会糟糕点;洗澡只有太阳能,以卡利甘达基河谷那点可怜的日照时间,浴室大多数场合下只是个摆设,笔者一行12天内只在纳木隆(Namrung)洗了一次澡。若是冬季,海拔更高的地方连洗漱用水也是不存在的(结冰),只能糊弄过去,反正大家都不洗
能源方面,由于地形的限制,目前电线杆只架设到了菲力姆(Philim 1570),之后的村落只能依靠太阳能蓄电池、或者区域化的小型水力发电站。照明电通常能保证,但大多数地方并不能(或轮不到)充电,建议携带续航能力强的电子设备、光伏充电板、或大容量的充电宝解决
医疗方面,沿途没有医院、没有医生,一旦生病、高原反应、或受伤而无法继续行程,只有自行设法解决、或者请求直升机救援。尤其是在翻越垭口的过程中,你是得不到任何补给和即时救援的,因为离最近的直升机降落点也有一天的步行路程(记得使用Heli,当地人包括向导大都听不懂chopper)
网络信号
手机信号(Ncell)仅持续到菲力姆(Philim 1570),视同海拔1500米左右,再往上基本无信号,仅在地形较为开阔的大村落萨马岗(Samagaon 3520)周边能搜索到微弱信号,而外国手机漫游能接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若需打电话与外界联络,或呼叫直升机救援,可按照保护区指示图上的标志,寻找一些规模较大的村落中客栈、警方检查站、保护区办公室的固定电话,使用之前一定要问清楚价格,可能会相当昂贵
沿途仅有三个村落有WiFi服务——菲力姆(Philim 1570)、纳木隆(Namrung 2630)、萨马岗(Samagaon 3520),信号不是很稳定会有规律性的中断,上传/下载速度很慢,最多能勉强发个朋友圈
所有的WiFi服务都要收费,价格300-500卢比/人不等,可砍价;付费一次理论上是不限时的,若在一个地方停留数天、又或者反复经过,可以重复使用无需再续费
费用预算
马纳斯鲁环线依然属于食宿费用相对昂贵的线路,例如安纳布尔纳环线(ACT)沿途住宿的房费大致只有100卢比(rs)、有些甚至只要在客栈吃饭就不收房费,而马纳斯鲁环线的平均房费会贵至500-600卢比,其他餐饮和消费品的价格同样也是略贵
以我们一行不腐败、不自虐的消费水准来看,每天每人25美元/2500卢比是一个合理的支出水准。这个水准会随着海拔的上升或降低而浮动,算是个平均值,仅指在客栈的食宿消费
其他刚性开支
三张证件总计(90/110+代理服务费)美元
往返徒步起点/终点的车费(约 公共汽车60/搭车150/包车300)美元
强制向导(25美元/天+15%小费)
以此推算,单就完成徒步的底线费用将在800美元/1人左右,若额外雇佣背夫(1名)、并采用包车方式往返徒步起点,则将再增加200-300美元左右
鉴于目前美元汇率较低,在行程中直接支付美元不失为一个好选择。若使用人民币则可前往加都泰米尔区的中国客栈直接用支付宝兑换卢比,既不用携带大量现金,又能获得16.5以上的理想汇率(2022年2月)
个人装备
此行的大部分装备都沿用了去年ACT时的,极少部分考虑到背夫的承重能力做了轻量化升级,主要是三脚架、睡袋和冰爪
基于MCT的线路特点,比较重要的装备是鞋子,由于地形复杂、不平整的乱石较多,对于鞋子的质量有相当高的要求,笔者继续沿用老臣子Loa Ronan GTX,走到中途时鞋边已经开裂,又扛不住纳木隆(Namrung)以上厚重的积雪开始少量进水,这双鞋基本上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了
是保暖、排汗性能好的内衣,由于MCT在低海拔区域的路线较长,气温通常会比较高,大多数场合又没有洗澡洗衣的条件,内衣反复穿是不可避免的。功能性较好的内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体感的舒适性
睡袋方面这次没有带B1500而换成了体积、重量都略低的A1000,完全够用,高海拔区域的客栈也有被子、毛毯提供,睡觉并不会感觉很冷
冰爪方面携带了轻型的进口6齿,实际效果是质量过硬、但在应对30cm以上的积雪时就力不从心了,不过目前国内很难买到高质量的,建议设法海淘或海购,尤其是冬季积雪很厚,最好使用带前爪的攀冰冰爪
笔者不使用登山杖,有时想借把力的话,路边找一根趁手的树枝或竹子,效果一样
一定要携带一些基本的常用药,沿途是不可能找到这些的
摄影方面考虑到徒步本身的强度较大,器材又基本上都是自己背负,建议体力不是特别好、时间也并不特别充裕的,尽量考虑轻量化、且有一定续航能力的器材
沿途拍照难度也很大,狭窄的河谷带来频繁的光比过大的场合,天气状况又不稳定,一些较好的观景点都需要离开主路走side trip,线路整体坐东朝西,一过正午直至日落都是大逆光,直接就没搞头了。说句诛心之论,一般爱好者很难拍出理想的照片。建议根据身体、天气状况量力随缘
需要重点提醒中国旅行者的是,沿线居民并不喜欢面对相机镜头,有些甚至比较反感。若在想近距离拍摄对方的场合下,建议事先知会向导并与被拍摄者沟通,获得同意后再行拍摄,以免引起对方的不快、乃至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ABC/ACT/EBC/MCT四线难度对比
括号内为休息/机动天数,红字为列第一名,所有数值均为近似值
以上图表第2至第5行内显示的是笔者完成4条线路的实际数据,第6行为预测值。不过这4条线路的各自特点、难度侧重点有很大区别,并不能完全从数据上体现,以下会做一个简单介绍和横向对比(以冬季情况为准)
ABC
这条入门级徒步线路(长距离高海拔徒步中的入门级)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老少皆宜,对徒步者的身体素质、高海拔适应性、经验、装备的要求皆不高,持续时间较短,不会超过大部分人的心理极限。线路本身非常成熟,食宿、卫浴条件都很理想。目前公路也已修到了海拔1500米左右的位置,低海拔区域的枯燥路程基本可以略过
主要的难点集中在从喜马拉雅(Himalaya Hote 2920l)至鱼尾峰大本营(MBC 3700)无补给的爬升路段,以及跨越乔姆隆河谷(Chhomrong Khola Valley)时约400米的台阶升降。若在冬季遭遇降雪周期,则会面临海拔3000米以上区域的雪地跋涉,难度会有所提升
EBC
这条线路是4条之中平均海拔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对于旅行者的高海拔适应性、体能及耐力有基本的下限要求。不过除此之外,除非是时间紧迫之下的充军式赶路,或者选择非常规的垭口连穿,若按正常的行程安排,那么没有哪一段、哪一天会有显著的难点(所谓的Big day)
三大观景点朱孔日(Chhukhung Ri 5550)、卡拉.帕塔尔(Kala Pathar 5545)、戈克尤日(Gokyo Ri 5360)绝对海拔都很惊人,但都能从脚下的休息站当天往返,不存在后勤问题,大多数村子的客栈条件都不错,也能吃到可口的食物甚至是红酒牛排
整个昆布地区没有汽车,路况以草甸、软硬适中的土路为主,路面难度是4条线路中最低的,天气状况也是各个区域中相对比较稳定的。缓升缓降的开阔地形也使得即便遭遇降雪,也不会对整体难度有太多影响,最多就是走到戈克尤第三湖就无法继续前进了
,常规线路的EBC难度只能算是Normal,若是翻越措拉(Cho La 5380)和仁左拉(Renjo La 5417)的话,则会上升至Hard,与MCT同一级别
ACT+Poon Hill
完整的安纳布尔纳大环线是包括布恩山的,所以我们将它们归于一条线。其实去年刚走完的时候我觉得这条线还是有难度的,当走了MCT之后才觉得就跟逛街一样
因为沿线的休息站很多,设施也是越来越好,而且冬季一直到冲锋营地(High Camp 4880)都不关闭,使得后勤保障无忧。每天徒步的强度也都不大,唯有两段1.5km以上的直下坡(Thorung La - Ranipaa,Ghorepani - Tikhehunga)会走得有些懵,但毕竟是下坡,只费脚力不费体力
其他的行程中基本上都是走半天歇半天的节奏,下午2-3点就到达当天目的地是家常便饭,哪怕是有积雪过托隆拉(Thorung La 5416)也只是7-8个小时的事情。托隆拉偶尔会憋大招,大多数情况下是稳定的
如果强行要说有什么难度,那就是路况不好,沿线大都修通了吉普车道,尘土飞扬且路面坚硬,对于一些想步行走大部分路段的朋友而言,体验就会差一些。如果想避开主路,走ACAP新开辟的替代线路,又需要耗费额外的时间去绕行,有些得不偿失
MCT
之所以笔者的结论是MCT与上述3条线相比,是难度高一档的存在,理由在于,如果说在那3条线里都或多或少能找到一点有利因素的话,那么在MCT是没有有利因素的,几乎所有的客观条件都是不利的
——每天平均15公里(极限单日超过30km)的山地徒步
——每天上升或下降至少有一个、或都超过1km(极限单日超过2.5km)
——平整路况只在偶尔出现
——有地质灾害区、施工区
——(接近)全程无法洗澡,住宿条件简陋
——全程正餐(接近)只有扁豆汤套餐、炒饭、炒面
——大多数时候没有手机信号,没有ifi
——以上情形重复11天以上
——徒步第1至第4天没有雪山风景
我们默认所有选择MCT的朋友都是有高海拔长距离徒步经验的,,此时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你自身的经验和判断了
我们郑重建议,在走这条线路时,尽量把那种保姆式徒步的思维抛诸脑后,最大限度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协助、或者配合向导一起,参与到对线路的规划、局势的判断、生活起居的安排中去,共同克服困难、分担压力,在面对大自然的严酷时,任何高科技、现代化的设备,都比不上人的合作
威胁应对
在马纳斯鲁环线,旅行者可能面对的主要威胁有以下几种落石塌方区、骡子/牦牛队、健康(各类疾病、AMS、关节外伤等)、极端天气
(1)应对塌方区
徒步沿线有面积不一的将近10个落石塌方区,基本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区域,威胁程度不一,据笔者观察相对比较危险的有3-4处
基本应对策略是尽量避免落单,然后一个看着一个过,切忌一群人前呼后拥集体过(震动过大),通常向导会先行通过,然后在对面观察动静,并给予你可以安全通行的信号
向导不在的场合下,走上塌方区之前应先注意观察塌方区上部,若有窸窣声、或有阵风刮过就要暂停行动,待周围完全安静后再走。身处塌方区行进时,务必脚步轻盈、加快频率快速通过,不要奔跑或步伐沉重,那样产生的震动容易打破塌方区的平衡状态
万一的场合,若是在塌方区遭遇落石(笔者遇到两次,一次不严重、另一次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从耳边飞过),应立刻停止移动,就地寻找掩体、或依山体卧倒并用背包或双臂护住头部,如此基本能保住性命
(2)应对骡子(Mule)/牦牛(Yak)运输队
徒步沿线的大部分区域不通公路,物资运输基本靠骡子/牦牛队,遇到的场合会相当多,有时甚至可能连续几个大队。而徒步沿线的悬崖路、悬索桥(Suspension Bridge)又为数不少,大都非常狭窄仅能供单向通过,若在这些地方遇到动物运输队,就需要特别小心
骡子/牦牛通常驮着一些物资——食品、煤气罐、建筑材料,会占据更多的道路宽度,有时它们会突然停下来、或转身去吃草或发呆,而后面的骡子为避免追尾会直接变道超越,在道路狭窄的情况下你若走在悬崖一侧,就会面对无法躲避、甚至可能被撞下悬崖的窘境
,当运输队与你反方向迎面而来时,应始终靠道路内侧、接近山体的安全位置前进、或干脆停下来等候,避免走在靠近河谷悬崖一侧。若在吊桥遇到对向的骡子队,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停下来让它们先走
当运输队与你方向一致,那么应该先判断他们的意图。如果是赶路的骡子队,通常都会走得比你快很多,让他们先通过就是;也有些放羊划水、不赶时间的,就应该看准时机快速超越,然后把他们甩得越远越好——,走在道路内侧的原则依然一致
(3)应对健康管理
在走高海拔长线徒步、尤其像MCT这种强度很高的长距离徒步路线之前,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在出发前提前就进行严格的健康管理,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在徒步期间能有较好的状态,其二是完成线路也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度消耗(徒步一次就走残膝盖直接退役的人,笔者遇到过不止一个)
这里的健康管理,并非意味着一定要进行强度多高的锻炼或健身,而是生活习惯方面的,简而言之就是——合理膳食、规律作息、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长距离徒步对身体素质并没有过分高的要求,比较重要的是,能把身心两方面的状态,在十几天翻山越岭的生活中、粗茶淡饭的物质条件下,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准上,体能不能崩、心态也不能崩。这与跑马或登山是不同概念,时间线要漫长得多,考验的是你的耐力和心态作为一个生活在海拔0米、常年坐办公室的上班族,笔者通常的做法是
每年至少上一次海拔4000米(已连续11年),有条件的话上一次5000米(已连续6年),保持身体对低压缺氧环境的记忆
出发前3个月开始佛系作息,目的在于体能储备,并严格监控体重,过大的体重会严重降低你的平衡能力和灵活性,并让重力狠狠教训你的膝盖
出发前2个月内进行一次短途徒步拉练,目的在于热身。此行之前笔者曾前往日本富士山进行了5天/20kg的重装拉练,效果非常明显
出发前2周至1个月停止一切高强度运动,让关节充分休养,并避免运动创伤。对于徒步者来说,身上最宝贵的莫过于膝盖和脚踝了,这些零件都是用一次少一次、损伤皆不可逆,一定要重点保护
AMS是急性高山病的简称(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以笔者的经验来看,AMS是一种纯生理反应,并不是因为缺乏锻炼、或者体质羸弱带来的,大多数人只要给予自己充分的适应时间、并采取简单的措施,至少在海拔5500米以下的环境都可以适应,只有极少部分人的体质天生不能上高海拔
普通AMS最典型的的症状就是头疼、无食欲、失眠等等,略严重的一些会有呕吐现象,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原地休息,不要再往更高的地方走,通常这些症状会在3500米以上出现,24-48小时内最为强烈,48小时后会逐渐减退。可以多喝重糖红茶、柠檬茶、玛萨拉等帮助加快新陈代谢,注意少食多餐,切忌吃得过饱或完全不吃
重症AMS有两种,一种是高山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Oedema,HACE),这是旅行者最常见的在高海拔地区的致命元凶。通俗的说就是压力变化导致脑子进水。它的症状是剧烈头痛、五感溃退,甚至失去平衡无法自主行走,就像喝醉了酒一样,这是因为水把脑子堵住了导致脑缺氧造成的。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下撤,无论是叫人抬下去还是召唤直升机,万勿犹豫,因为患者有可能在30分钟到1个小时内就医治无效,使用地塞米松应急,或许可以稍稍延长这个时间
另一种是高山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Oedema,HAPE),通俗的说就是压力变化导致肺部进水了,由此产生呼吸不畅、咳嗽等类似感冒的表现。尽管HAPE的致命时间比HACE要长一些,相比之下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误判,等到发病末期往往已经无力回天。,当发现患者有过激的呼吸困难、嗜睡或剧烈咳嗽的症状时,一定要与HACE一样立即下撤
MCT大部分时间海拔不高,而且高度是循序渐进的态势,有足够多的时间去适应,产生严重高山病的概率比较低。唯一的悬念在于如果翻越垭口,那么在此过程中会面对海拔的骤升骤降,尤其在高山庇护所达兰萨拉(Dharamsala 4460)停留过夜的话,是有可能发生高反症状的
有些比较专业的向导会在超过海拔3000米之后,每天对队伍中所有成员(包括自己和背夫)测血氧量(SpO2),也会随身携带相关药品,在行程安排上,通常会在萨马(Samagaon 3520)停留一天,并用走一些支线徒步的方式来适应高度
实际上,由于马纳斯鲁环线存在海量、高频率的爬升和下降,加之各类脚感非常糟糕的乱石地形较多,远比高反威胁要大的伤病是关节损伤,前者容易引起膝盖十字韧带损伤,后者则容易使脚踝扭伤,这些伤病都能使徒步活动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在应对上,我们建议全程戴好护膝,并选择质量较好、且经过磨合的高帮徒步鞋,全程系紧鞋带
强调,整个马纳斯鲁环线的一百多公里范围内,是没有正规的医疗设施、医院和医生的,一旦发生意外导致无法继续行动、或需要即刻就医的,只能呼叫价格高昂的直升机救援。在出发之前,一定要购买含直升机运送费用的旅行保险,并将保单随身携带或交给向导保管
至少在近年来,每年冬季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都会有因突发疾病而不幸遇难的中外游客,希望各位能切实关注自身健康,谨慎评估自己的高海拔长距离跋涉能力,尽量避免此类悲剧再度发生
(4)应对极端天气
在气候特点部分,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马纳斯鲁环线区域的气候特征和具体成因,简单来说,基于相对复杂的地形,MCT是在喜马拉雅南麓旱雨季相间的大规律下、气候小周期小循环较为活跃的区域
对于山地徒步来说,极端天气无非是强风、暴雪、剧烈降温,不过这些在MCT或许都不容易遇到,为什么呢?小周期活跃,就很少憋大招了
,极端天气的概念在MCT又有所区别,指代的是(冬季/雨季)高海拔区域可能遭遇连续降雪,而没有足够的时间窗口去翻越垭口。单一一场雪的降雪量未必特别大、时间也未必很长,各场雪之间的间隔时间或许会特别短,积雪会越来越厚,直至完全掩埋路径
以此行我们遇到的队伍来看,最长的一支队伍在萨马岗(Samagaon)等待了5天,都因持续降雪而未等到合适的时机;而与我们短暂组队、试图一起翻越垭口的荷兰人瓦尔(Waal)、德国人安娜(Anna)、向导帕桑拉玛(Pasang Lama)也是两次尝试而未果
对此,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在安排行程的时候,必须要在正常行程天数的基础上增加1-2天的机动时间,这能够最低限度提高你队伍的容错率,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一定要准备雪地跋涉的装备(冰爪、雪套、冲锋衣裤),哪怕是在天气状况相对最好的秋季
垭口策略
很遗憾,我们并没有成功翻越拉克垭口(Larke or Larkya La 5160/5106/5125),这是徒步5季喜马拉雅南麓以来比较大的挫折之一。为了过这个垭口,笔者提前很长时间就开始做身心两方面的准备,并详细研究了周边的地理状况,设想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尽管在心理上是做好了有可能过不去的预期,当我们真正身处桑多(Samdo 3875),那里距离垭口仅有8-10小时路程,此时肉哥和我的血氧量都在94以上,状态非常好,可依然只能接受过不去的现实,那种无力感与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时是一样的
哪怕你做了所能做的一切,可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缺少了任何一角,有些事干不成就是干不成,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不过无论如何,笔者始终抱有一个观念成功有时可能是侥幸,但挫折背后必有原因,越是大的挫折其实越值得反思,越值得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以避免下次的重蹈覆辙,如此才对得起那些已经沉没的试错成本
无积雪
此类情况比较简单,因为路能辨认、好走,翻越垭口的耗时通常小于等于标准时间,哪怕高山庇护所达兰萨拉(Dharamsala 4460)关闭,需要一天从桑多(Samdo 3875)走到比木塘(Bimthang 3590),有经验的徒步者大多都能做到(22km/上升1490m/下降1590m/标准时间12-14小时)
这中间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走夜路(就算能以标准时间完成,也需要走夜路),而无积雪时路况好,走夜路的时间比较短(2-3小时),危险性也相对很小。在达兰萨拉关闭时,通常会凌晨2-3点从桑多出发,这样无论如何都能在日落之前到达比木塘。若是达兰萨拉开启,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在无积雪(或少量积雪)的情况下,除了旅行者本身的能力之外,翻越拉克垭口没有不能克服的客观因素
有积雪
形势会相对复杂,需要判断积雪的厚度会不会对行进速度造成本质影响。若是积雪在30cm以上、且在下雪之后没有人走过,那么通往垭口的路就会完全看不见(如上图),需要一边探路一边前进,加之雪地跋涉本身就会比较慢,整体速度势必受巨大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当地对路况了如指掌的藏族村民,没人有把握能一天之内从桑多出发翻越垭口到达比木塘(16-18小时),因为即便你凌晨2点出发,也有可能面对一早一晚都要走夜路的局面
,没有人知道此时垭口附近的积雪是什么情况、通行效率又会如何,可有一点是确定的——在翻越垭口过程中,没有任何补给和后援,一旦发生意外(雪崩、滑坠、失温等),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最坏的结果可能就是送命
如此一来,高山庇护所达兰萨拉是否开启就成了唯一的关键因素,只有在那里停留一夜,才能避开危险的夜路,得到足够的缓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