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旅游期刊(旅游外文期刊)

北京旅游 2025-03-29 06:34www.1681989.cn北京旅游景点

旅游外文期刊的魅力与历程

中国旅行社于1927年创刊了《旅行杂志》,这是中国的第一本旅行类杂志。从初为季刊,后改为月刊,这本杂志一直由名家执笔,内容丰富,并附有数十幅精美照片。该杂志公开发行,并分送中外交通机构及其高级职员,旨在加强社会各界对中国旅行社的印象。

《旅行杂志》的创办可以追溯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总经理陈光甫先生。在民国时期,旅游受到了社会团体和传媒的提倡。陈光甫先生凭借其敏锐的商业直觉,不仅创办了以“发扬国光,服务行旅”为主旨的中国旅行社,还创办了《旅行杂志》。

从1927年至1942年,《旅行杂志》共出版了16卷。由于战事原因,杂志曾迁至桂林、重庆出版,最终于1954年在北京终刊。

在旅游外文期刊的世界里,《中国旅游》是一本资讯服务类杂志,中英文结合,具有国际、国内刊号,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旅游休闲》杂志则是一本集旅游、休闲、高尔夫为一体的双语杂志,口号为“行走世界,享受生活”。

还有世界旅游杂志、国家地理、中国生态旅等也是知名的旅游外文期刊。其中,世界旅游杂志致力于打造中国唯一出境旅行品质读本,而《世界》旅游杂志则是时尚类境外旅游指导刊物,每月都会邀请不同的明星分享旅游心得。

随着西学东渐,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翻译文学。到了20世纪,女性也开始参与文学翻译活动。福建诗人薛绍徽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与丈夫合作翻译了法国儒勒·凡尔纳的《八十日环游记》,开创女性翻译外国小说的先河。这部小说是中国人翻译的第一部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广受欢迎,并多次被转载和再版。薛绍徽与陈寿彭继续合作翻译了其他作品,成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杰出的女翻译家。

吴弱男等近代女性翻译家群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西学东渐、新式教育繁荣、女学昌盛和留学生人数增多的必然结果。她们的出现为中国的翻译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吴弱男以其精准的翻译技巧和对细节的关注,为戏剧翻译带来了新的风貌。她翻译的易卜生戏剧《小爱友夫》以及日本押川春浪的小说《塔中之怪》(中译本改名为《大魔窟》),均体现了她的严谨与才华。

薛琪瑛则倾力于英国唯美派戏剧家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翻译,其翻译的《意中人》(今译《理想丈夫》)在《新青年》上发表,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薛绍徽与陈寿彭合作的《八十日环游记》译文准确洗练,充分再现了原著的风格。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声誉更是响彻云霄。作为新中国设立的第一所旅游高等教育本科院校,该学院开创了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先河。从创立第一个旅游管理系,编撰第一代旅游高等教育教材,到培养第一届旅游业大学毕业生,编辑出版第一本旅游学科学术期刊《旅游学刊》,该校的成就可谓是硕果累累。《旅游学刊》已经成为了国际上最权威的旅游学科中文学术期刊之一。其旅游管理学科不仅是该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也是北京市重点学科之一。

在旅行书籍的世界里,有些书籍因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被广大旅行者所推崇。如被誉为旅行圣经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以其深入当地文化的介绍和实用性指南而备受欢迎。除此之外,像《国家地理》这样的旅行杂志,更是以其权威性和客观性赢得了全球旅行者的信赖。在2019年的旅行清单中,梵净山这一来自中国的神奇之地得以上榜,足以证明其在全球旅行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除此之外,《时尚旅游》、《旅行者》等旅游杂志虽然介绍的内容非常精美,但对于普通旅行者来说可能有些高昂。对于真正的旅行爱好者来说,这些杂志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而对于不同的旅行需求,也有不同的杂志推荐。《户外》适合喜欢旅游探险的读者,《自驾游》则适合喜欢自驾旅行的朋友,《华夏人文地理》和《国家人文地理》则更适合喜欢人文地理的读者。这些杂志各有特色,为旅行者提供了丰富的旅行信息和灵感。

还有一些优秀的国外旅游期刊值得推荐。除了之前提到的《国家地理》外,《背包十年》等书籍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旅行体验吸引了广大读者。这些书籍和杂志为我们展现了世界各地的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激发了我们对旅行的向往和热情。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