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滨旅游发展历程(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及其研究意义
一、滨海旅游业概述
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海洋产业。海洋产业按时间可分为传统、新兴与未来产业,其中滨海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正逐渐崭露头角。
滨海旅游业是海洋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一同构成了海洋产业的丰富画卷。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滨海旅游已成为人们追求休闲、放松和体验自然的重要方式。
二、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及其研究意义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而滨海旅游业作为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意义深远。旅游地理学涉及旅游的起因、旅游者的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利用等多方面内容。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滨海旅游业的研究更显重要。
旅游不仅是人们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更是社会生产水平提高的产物。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部门之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旅游记述丰富,显示了中华民族对旅游的深厚情感。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经历了描述、理论探讨到深入研究的历程。
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研究不仅关乎地理学,还涉及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对于理解旅游现象,探索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滨海旅游业的研究对于规划旅游路线、设计旅游区域、促进旅游业对地域经济的影响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旅游地理学研究已经迈入新的阶段,不再只是简单的定性描述,而是结合了数量方法、系统工程、模型研究,深度参与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开发规划。
在滨海旅游业的战略选择上,人们对海滩的阳光浴的依赖,反映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阳光、沙滩、海水,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滨海旅游的魅力所在。
对于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监管,海滨文化公园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体现,更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展现。它不仅让居民享受健身娱乐,更是城市名片的重要载体,让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更好地贴近居民的生活,让他们去体验、享受生活。
谈到滨海旅游业的发展项目,辽宁大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稳步发展滨海旅游业。作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大连的海洋产业基础雄厚,海工装备及造船业等产业久负盛名。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就是要充分发挥大连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在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方面,多样的热带自然景观、多沙滩、岛屿、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使得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特别是西方圣诞假期与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形成鲜明对比,为西方游客提供了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对于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建议,基岩海岸因其独特的海浪冲击形成的海蚀地貌,成为良好的浴场和海滨旅游胜地。最适宜开展3S(海水、阳光、沙滩)项目的旅游,比如海南亚龙湾。
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中,深圳正全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盐田区作为深圳东部建设世界级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全力打造海洋经济新名片的决心和雄心。小梅沙作为深圳建设世界级海岸带的重要一环,其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中,其就业方向广泛,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家海洋局及其所属业务单位等。就业领域的重点则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
而在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的不利条件中,珊瑚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能为许多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类提供食物来源和繁殖场所,维持渔业资源,还能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于被海浪侵蚀。珊瑚礁还作为我们医疗药材的重要来源。破坏珊瑚礁,将会对渔业、海岸线和医药行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珊瑚礁不仅是海洋药物的重要原材料,比如珊瑚骨骼移植、牙齿和面部改造等医疗应用,更是自然界赋予我们的宝藏。在这里,繁盛的生物数量背后隐藏着无数动植物所制造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是它们抵抗竞争者、保护自身的有力武器,对人类而言,则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价值。
珊瑚礁在优化地球大气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围绕着C、N、P和Si这四种元素进行,包括固氮、CO2/Ca的贮存与控制等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珊瑚礁中的珊瑚虫将CO2转化为碳酸钙骨骼,不仅有助于降低大气温度,还维持了全球的碳循环和钙平衡。每年,珊瑚礁输送至海洋中的钙量高达约1.2 x 10^13mol,对环境研究而言,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这些研究包括污染检测和记录、气候变化研究等。例如,礁栖生物可以作为污染监测的指示物种,而造礁珊瑚则能够用来重建热带表层古海水温度。
珊瑚礁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其丰富的环境、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海洋生态科研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并催生出众多以珊瑚礁生态为主题的文化产品。珊瑚礁的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物质形态造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潜水观光客。珊瑚礁生态系统为人类带来美学和艺术灵感,其在文化、精神、道德、信念和宗教等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价值,成为人类共同的自然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