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少林在河南,南少林在福建却有两处,泉州和莆田谁才是最正统?
关于福建南少林的探寻与介绍
在探寻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时,福建的南少林无疑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焦点。除了广为人知的莆田和泉州南少林,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福清南少林。让我们先来深入了解这三处的情况。
根据1915年《少林拳秘诀》的记载,国内有两座少林寺,一座位于中州,即嵩山少林寺;另一座则隐藏在闽中,也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南少林。
我们来到福清市东张镇的少林自然村,这里发现了少林寺的遗址。依山而建的建筑群,层层叠叠,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寺内设施完善,排水系统极为先进,还有独特的供水设施。其建筑风格与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处于莲花宝地,九莲山环绕。
经国家文物管理局批准,福清少林寺遗址的发掘工作从1995年7月开始。这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少林寺文物,如石刻铭文、石桥、石孟、石槽等,还有巨型的北宋早期的和尚墓塔等上千件文物。整个遗址面积达5000平方米,其布局、工艺和周围的古道、古桥都展示了这座寺庙的辉煌历史。
1994年,福清在少林寺遗址上重建了南少林寺,其建筑工艺精细,布局合理。嵩山少林寺的第三十三代法师释永寿也曾亲自到福清考察,确认这里就是南少林寺的所在地。
转向莆田,我们在西天的九莲山麓发现了另一处南少林遗址。这里的地形险要,是个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山间盆地小平原使得耕植自给成为可能,且大本营离各个隘口不远,易守难攻。因为历史原因,莆田南少林寺湮没于历史烟尘之中。
泉州南少林则名声在外,央视的纪录片展示了其古籍证据。泉州东禅少林寺相传为唐初嵩山少林寺武僧智空入闽所建,是我国南禅及南少林武术的中心。它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历经三废三兴。
福建的南少林三处遗址各有特色,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从福清南少林的壮丽遗址,到莆田南少林的地形优势,再到泉州南少林的文化传承,每一处都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是否确凿为南少林寺的所在地,仍有一些争议和遗憾。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这段丰富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部分武僧曾在危机中逃入德化避难,他们的藏身之处长久以来一直是个谜团。近日,有知情人士证实,位于福建省的戴云山脉是当年南少林武僧的重要落脚点。时光回溯到乾隆年间,武林宗师洪熙官进入泉州少林寺,师从至善禅师,将南少林拳术发扬光大。之后,他在广东佛山精进武艺,开设武馆,培养出了杰出的南少林拳王黄飞鸿。黄飞鸿的弟子们又将这一武学传承传至香港,甚至远播至东南亚及美国等地。
如今,位于东岳山脚下的泉州市少林寺,挖掘出了大量唐宋时期南少林寺的建筑构件,再次引发人们对南少林起源地的热议。而在南安石井镇埭头村的颜岗寺,又发现了一处与“南少林五祖”相关的墓塔,为“南少林发源地在泉州”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正在施工的泉州南少林寺二期工程,在复建天王殿的工地上,陆续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包括唐宋时期的古石础、石柱、石塔刹、药碾槽以及宋瓷花瓶等。这些发现引起了考古界的极大关注,被视为是南少林考古的新里程碑。
尽管证据众多,仍有人对泉州是否为南少林发源地持保留意见。其中,莆田和福清也声称自己有可能是南少林发源地。莆田的证据相对较弱,主要依赖于石槽上的僧兵铭文。福清则出土了大量带有“少林院”、“少林”等字样的石刻铭文,显得较为有力。而泉州方面的证据更为充分,关键在于其清晰的衣钵传承。我的观点是泉州的证据超过福清,福清的证据又超过莆田。这一历史谜团虽然尚未完全解开,但这些新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南少林历史的更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