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些什么风俗习惯?

旅游攻略 2025-03-25 12:27www.1681989.cn西双版纳旅游攻略

端午节的独特习俗】

我国民间在端午节这一天,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别具一格。其中,赛龙舟是最主要的活动之一。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对古代贤臣屈原的纪念。人们划龙舟争抢追逐,直至洞庭湖时仍不见其踪迹。于是,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屈原。赛龙舟还有驱散江中鱼群,避免鱼虾伤害屈原身体的寓意。这一传统在吴、越、楚等地尤为盛行。其实早在战国时代就有龙舟竞渡的游戏,它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江浙地区的赛龙舟,不仅纪念屈原,还表达对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敬意。夜晚的龙舟,张灯结彩,穿梭往来,情景动人。而在贵州苗族,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会举行盛大的“龙船节”,庆祝插秧胜利并祈求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时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各有特色。至今,南方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富有特色的龙舟竞赛。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还有食粽的传统。粽子,又称“角黍”、“筒粽”,历史悠久,花样繁多。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包裹黍米制成牛角状。东汉末年,因草木灰水含碱,故用菰叶包裹黍米煮熟,即为广东碱水粽。晋代时,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随着时间推移,粽子逐渐加入更多原料如益智仁等中药材以及禽兽肉等食材。到了唐代和宋代时,粽子形状和用料更加多样化和精致化。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都会包粽子庆祝端午节。粽子不仅在中国盛行不衰,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

佩香囊是端午节小孩的另一习俗。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装有朱砂、雄黄和香药等物品,外包以丝布并配以五色丝线制成各种形状。悬艾叶和菖蒲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将它们插在门上或制作成各种人形或虎形佩饰来驱瘴和净化空气。艾和菖蒲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驱蚊、杀虫等功效。此外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进行洒扫庭院、挂艾枝等活动以杀菌防病。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习俗。还有悬钟馗像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用以镇宅驱邪。

这些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习俗不仅反映了我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展现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和幸福的期盼与追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其独特的风俗习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仪式和活动,祈求安康、驱邪避疫。

大鬼钟馗在这一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模仿明皇梦中的情景,挂上钟馗捉鬼的画像,以驱赶妖魔。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据《风俗通》记载,五色线被视为吉祥之色,能够驱邪避病。清晨时分,家长们会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系上五色线,寓意保护孩子免受疾病和灾难的侵扰。这些五色线不可随意丢弃,只有在夏季的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以将其抛到河里,寓意将瘟疫和疾病随水流冲走。

端午节的风俗还包括制作精美的节日物品。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描述了端午节物,如百索、艾花、银样鼓儿等。人们将这些物品铺陈于门前,以迎佳节。人们还会在门上钉上艾人,互相宴请赏玩。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则提到了“搐钱”和“蚌粉铃”等随身携带的袋囊。这些袋囊内装有香料、雄黄粉等,既可驱邪亦可辟虫,逐渐演变成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在长江流域地区,饮雄黄酒的习俗很盛行。这种独特的饮酒习俗,寓意驱邪避疫。而在贵州地区,游百病则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通过出游,祈求身体健康、祛除疾病。

端午节的这些独特风俗,传承了千年的文化传统,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风情。

上一篇:10底去新加波旅游(中国去新加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