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洞庭旅游功略(西山洞庭旅游功略图)
探秘西山洞庭旅游攻略
因疫情之故,这片美景暂时掩藏了她的繁华与热闹。但我们仍能从古老的文献中寻找到关于苏州西山风景区的蛛丝马迹。这片位于中国淡水湖泊心脏地带的秘境,又名洞庭西山,坐落于苏州古城西南方向,隔湖相望,犹如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太湖之中。南北宽达十一公里,东西长达十五公里,占地面积极为壮观。早在2007年,西山镇已更名为金庭镇,成为了众多游客心中的向往之地。
谈及洞庭湖,人们总会联想到那一片湖泊沼泽与平原交织的壮丽景象。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则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马蹄形地貌特征。湖体犹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呈现出近似U字形的轮廓。当水位达到一定程度时,湖长、湖宽以及湖泊面积展现出惊人的壮观景象。西洞庭湖更是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无数探险者。
洞庭山,这个位于太湖东南部的神秘之地,由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共同构成。东山宛如一个巨大的半岛伸入太湖之中,上面点缀着洞山和庭山,因而得名洞庭东山。而西山则是太湖中最大的岛屿,因其位于东山的西面而被称为西山,全称为洞庭西山。这两座山隔水相望,相距咫尺之间,更有桥梁相连,在地理学中统称为洞庭山。
游览洞庭西山的顺序总是令人难忘。首先品尝碧螺春茶的清香,这种茶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的洞庭山,因此又称“洞庭碧螺春”。其茶香浓郁、汤色清澈、味醇回甘,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千年历史的碧螺春茶,在民间最早被称为“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据说有一尼姑在游春时品尝了此茶后赞不绝口,称其为香得吓煞人。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品尝后倍加赞赏,并亲自命名为“碧螺春”。从此成为贡茶,年年进贡。接下来游览洞庭西山的各个景点,包括石公山、林屋山等著名地点。每一处风景都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美景之外,这里还有丰富的特产。君山银针茶是著名的黄茶之一,香气清高、味醇甘爽;君山金龟则被誉为神奇的小生灵,常常守护着君山的灵芝草;而洞庭银鱼则是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的美味佳肴。每一种特产都蕴含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韵味和历史故事。
洞庭西山之旅,路线已规划好:节烈祠 → 石公寺 → 夕光洞 → 明月浦 → 来鹤亭 → 翠屏轩 → 归云洞。犹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游记《记游洞庭西山》中所描述的那样。
二十五日,我们离开繁华的苏州,向着太湖深处的洞庭西山进发。中午十二点半,我们抵达石公饭店。这里原本是节烈祠的所在地,五间带厢房的建筑中,我们选择了靠西的一间地板房,内设三张床铺,价格两元。节烈祠内供奉着全西山的节烈女性,门前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她们的姓氏。隔壁是石公寺,石公山归该寺管领。除了这一祠一寺,石公山再无其他房屋,唯有树木和山石构成它的主体。这里的山石玲珑剔透,有着“皱、瘦、透”的独特之美,让人流连忘返。
饭店里只有我们两个客人,饭菜尚未准备,仅能做一碗美味的开阳蛋汤。茶房兴奋地告诉我们,他从渔人那里买来了一尾新鲜的鲫鱼,晚餐的菜也有了着落,还有一篮鲜活的小虾和一条大鲫鱼。询问是否有酒,茶房回应说有一种本山自制的竹叶青。品尝一口,味道清新,只是略显稀薄。
午饭后,我们离开饭店,向左侧行进。走约百步,便到达夕光洞。洞中有倒挂的大石,俗称倒挂塔。洞壁刻着的明朝人王所写的寿字,笔力刚劲有力。再行百余步,便见石壁绵长宽广,题着“联云嶂”三个篆字。上方又有“缥缈云联”四字,为清道光年间罗绮的手笔。由此向下至岸滩,大石铺陈,湖波激荡,发出汩汩的悦耳声音。对面青青的是洞庭东山,虽然看似不远,实则相距十八里。此处名为明月浦,月明时分来此坐坐,果然别有一番风味。我们在此拍照留念,然后回到山上,穿越一线天般的裂缝,登上山顶。转向南行,到来亭。俯瞰节烈桐和石公寺的房屋,整齐精致,宛如展览会中的建筑模型。再往下走,便是翠屏轩。
离开石公寺,向右前行,经过节烈桐门首,最终抵达归云洞。洞中供奉的山石雕观音像比人高两尺左右,气度非凡。虽然装了金身,但依然能看出其雕凿的精湛手法。石公全山面积虽小,仅一百八十多亩,高度也不过七十多丈,但因其山石之美、树木之盛,却显得丘壑幽深,引人入胜。
我们的洞庭西山之旅就在这样的风景如画中度过了。每一处景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和回忆,让我们对这片美丽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