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百姓平时吃什么?有何史料记载?
谢邀。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汉朝百姓的饮食吧。
在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和范晔的《范晔》等古籍中,部分记载了汉朝的饮食文化。汉赋家枚乘的《七发》更是详细描述了汉代的顶级食材:
犓牛之腴,配以嫩黄的笋尖和蒲心,煲制的小牛腩肉,冒着热气,香气四溢。肥狗肉蘸着爽脆的石耳,滋味鲜美。主食是云梦泽的香粳米和松散的菰米饭,入口即化,香甜爽口。还有焖烂的熊掌蘸着五香的鲜酱,烤兽脊肉、新鲜的鲤鱼片,烩溜黄熟的紫苏、霜打过的菜薹,配上香醇的兰香酒,丰腴的卤山鸡和香软的炖豹胎,这一桌酒席真是天下至美。这仅仅是奢华的宴席。更多关于汉朝百姓的食物信息,主要来源于出土的西汉遣策。关于汉代人的饮食结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主食方面,包括粮食和粮食制品。粮食主要是五谷,如水稻(多种形态)、麦、稷、黍、粟、苴等。粮食制品则主要是稻、麦等制成的饼类,如糗是一种干粮,还有发面饼等。还有加了鸡蛋的米饼等。菜肴方面,主要有羹类、菹类和肉类。羹类包括各种肉羹,如牛头肉羹、马肉羹等,还有掺和稻米或蔬菜的肉羹。菹类类似于现代的酸菜,原料包括各种蔬菜。肉类则包括畜类、禽类和鱼类,烹饪方法多样。蔬菜类品种众多,如竹笋、葵、艾蒿、瓜类等。水果类主要有枣、橘、柚等。调味品则分为咸、酸、甜、苦、辣五类,包括盐、酱、醋、糖、蜜等。饮料主要是酒,酒的功用很多,可食用、药用,也可用于工业。酒的品种多样,有粮食酒、果酒、药酒等,根据制作原料的不同,香醇度也不同,有酱香、浓香、米香、清香等香型。《诗经》中言酒篇颇多,展示了酒在当时的重要地位。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仪礼》中记载的醴酒、玄酒、黍酒等各种酒类。
一、汉代人们都吃些什么?
汉代的食物种类相当丰富,包括主食、副食以及水果肉类等。我们来看看主食方面。传统上,汉代以及之前的主食被称为“五谷”,即稻、麦、黍、粟、豆。但实际上,到了汉代,五谷已经成为了一种泛称,常见的主食远不止五种。
在汉代,粟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也被当做口粮的代称。麦类作物主要包括小麦和大麦,其中小麦在汉代获得了大规模的推广。稻是淮河以南地区的主食,而在北方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区也有种植。菽和黍虽然逐渐退出主食序列,但在当时仍是重要的作物。地域性的主食如西南的芋头、岭南的甘薯等也丰富了汉代的饮食文化。
接下来是副食方面。汉代副食主要包括菜、肉、蛋和水果。当时蔬菜种类繁多,包括现代生物学分类下的各种蔬菜。在肉类方面,虽然马和牛主要是和耕作用牲畜,但猪和鸡是最普遍食用的肉类。至于水果,汉代新出现的品种如葡萄、琵琶等与当时的版图扩大以及与西北游牧民族的交流密切相关。
巨大的贫富差距使得这些丰富的食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在汉代社会,大户人家可以尽享奢侈饮食,而普通农民则只能有什么吃什么。传世文献中有许多描述当时上层社会奢侈饮食的文字,他们不仅要吃饱吃好,甚至还要追求饮食的仪式感和文化含义。这种贫富差距在当时的汉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突出。
通过对汉代饮食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从主食到副食,从肉类到水果,每一种食物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巨大的贫富差距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社会现象之一。这种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当下社会的多样性。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汉墓中室北壁的壁画里,展现出了城市居民和小商人、小手工业者等群体的生活场景。相较于前代,他们在饮食中的肉类比重有了显著的增加。这一变化,正如《木兰辞》中小弟“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文句所描绘的那样。对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来说,他们的生活仍然只是在勉强维持温饱的状态。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汉代人们的饮食文化。
要谈到的是汉代的厨房。厨房作为烹饪的场所,在汉代一般被称为“厨”。根据出土的房屋模型,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的厨房一般位于前院或底层,以便出入方便。厨房的面积接近起居室,高度较高,以便于通风。除了基本的设施如灶、井外,汉代的厨房还承担了储藏的功能。汉代的城市中遍布各种饭店酒馆,这些饭店酒馆的厨房设施更为完善。
汉代的厨房最主要的设施是井和灶。在厨房附近,一般都有水井,以便于洗涤。而汉代的灶的形制多样,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以中原地区为例,主要的灶形为长方形,火眼数量从西汉的一个发展到东汉的两三个。而关中地区则主要使用马蹄形的灶台。
除了厨房设施,汉代的烹饪技术也已经相当丰富。在主食方面,汉代人有饭、饼、粥等主食,其中饼的种类尤为丰富,如蒸饼、胡饼、汤饼等。汉代的点心也有一定的制作技巧,如粔籹和卵等。
在菜肴制作方面,汉代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炙烤、煮、煎熬、腊制和脯制等。其中,炙烤是汉代最流行的烹饪方式之一,不仅有类似今天的撸串,还有一些特色烤肉方式,如脯炙、䐄炙和貘烤等。生食菜肴在汉代也有一定地位,一般被称为“脍”,类似于今天的生鱼片。
谈及蔬菜的烹饪,其方法与肉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便不再赘述。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汉代已经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烹饪技艺。唯独缺少炒这种烹饪方式,或许与当时的炊具如釜、甑等的不适宜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当时尚未出现植物油。这段文字,不仅描绘了古人烹饪的智慧,也展现了我们对烹饪技艺不断探索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