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城:千年古城焕发“年轻态”
初冬时节,位于浙江省临海市的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台州府城”)游人如织。漫步在城内的紫阳古街上,只见游客排起长队,耐心等待着热气腾腾的海苔饼出炉;热情洋溢的年轻人手捧诗书放声抒怀,字字清朗,声声悦耳;紫阳剧场内的文学沙龙上,著名作家顾建平与当地文学爱好者聊文学、拉家常……
据了解,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置台州,此后,台州的州、路、府治所均设于临海。如今的台州府城总面积3.12平方公里,由台州府城墙(江南长城)、紫阳古街、东湖园林、巾山群塔等景点组成,先后获评浙江省优质旅游经典景区、省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省文化创意街区等。2016年10月25日,台州府城通过景区资源和景观质量评审,获得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入场券”。
临海市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局长王荣杰介绍,“创5A”以来,台州府城一天一变样,不仅“年轻态”,而且更加时尚。今年十一假期,台州府城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比5年前增长5倍。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在“创5A”过程中,由于老城区基础设施破败,常住人口结构逐渐老化,传统商业功能弱化,如何让古旧景区重获新生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
“把古城搬空重筑最为简单,但这样的城市失去了市井韵味。”王荣杰介绍,过去5年,临海市选择了另一条路保留基本格局和2.8万原住民,坚持“景城共建、主客共享、文旅融合、品质发展”理念,从城市宜居的角度,完善景区建设。当地先后投入30多亿元,推进16大类、270余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景区提升、文化建设等。如今,漫步在紫阳古街,只见石板路修旧如旧,串联起各个朝代的遗存,沿街的两层木结构房屋鳞次栉比,砖头墙、木椽子和泥瓦片散发着江南特有的味道。三线入地工程让古城告别纵横交错的“空中蜘蛛网”,三级停车引导系统改造改出了拥有1500余个车位的智慧停车场。“以前,游客一抬头就是居民晾晒的衣裤,现在我们都集中去生态洗衣房,多走两步,还景区一片蓝天!”临海制秤传承人蔡雪珍对改造后的老街赞叹不已,不仅自己带头行动,还主动当起了导游志愿者。
古城新生,颜值要提升,文化也要传承。临海人杰地灵,享有“江南小邹鲁”“文化之邦”等美誉,台州府城文脉悠远,传承不绝,底蕴深厚,文风蔚然,留下了文武五状元、同朝五宰辅、兄弟四进士、父子三巡抚等千古佳话。儒释道文化在此共生共荣,龙兴寺是日本天台宗发祥地之一,宋紫阳真人开创道教南宗,谢灵运、骆宾王、郑虔、朱熹、戚继光、徐霞客、王士性等均在此留下过足迹,为台州府城提供了独具一格的文化辨识度。紫阳古街始建于三国时期,全长1080米,宽4至5米,至今保持着唐宋里坊格局、明清建筑风貌,2012年6月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当地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整修各类明清民国时期建筑600余处(座),恢复百年老店10余家、传统店铺60余家,陆续建成15个民办博物馆、12个非遗主题展示馆,不定期上演的黄沙狮子、临海词调、戚家军巡城等演出,让传统文化变得可看、可听、可触摸、可感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引入新鲜公共文化艺术的,积极融入黄沙狮子等具有临海特色的本土优秀文化,以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打破传统传播模式。通过推动本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文化走入人群,让旅游更有深度,不断提升城市格局。”王荣杰介绍,为突破业态单一、消费层次低的瓶颈,临海市专门出台了《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业态发展规划》,吸引高端业态入驻。阿里云全球首款景区Vlog项目落户古城,让古城跟上时代步伐;智慧景区打造的AR沉浸式体验项目,更让沉寂的历史发声;迎春里、余丰里等高端主题民宿相继开业,让“夜临海”的魅力展现在游客眼前。台州府城公共艺术节、“天生狂野”音乐节等系列活动,更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随着特色旅游客栈、影视产业工作室、文化休闲等业态入驻,城墙博物馆、刺绣博物馆等主题博物馆及紫阳古街特色店铺、非遗展示馆、主题书店、王士性故居、台州府城历史文化展示区相继开放……古城的文化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临海市成功举办全国摄影大展、美食节等大型活动,将台州府城打造成更具特色的高品质景区;制定出台《临海市文化和旅游产业扶持办法》等政策,大力扶持本地文化企业、青年创客团体开展一系列文艺活动,吸引更多年轻游客;鼓励景区内文创企业、民宿、书店等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形成台州网红“打卡”地;出台业态发展规划,引入当红网店、概念书店、文创中心等业态,以及星巴克、老娘舅、新荣记等连锁品牌……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天然的资源禀赋,千年古城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