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旅游两弹城有感(梓潼两弹城参观心得)
探索梓潼之旅:两弹城的独特魅力与感人故事
梓潼,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的地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位于四川省梓潼县的两弹城,更是这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两弹城,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院部旧址,建于充满历史韵味的60年代后期。这里占地广阔,达到了3000余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是我国继青海原子城之后的第二个研制基地的总部。
1969年,院部机关从青海搬迁至此,一批批科研人员在此并肩作战,历经23年的辛勤付出,于1992年迁至绵阳科技城。
两弹城景区地处九环线和三国文化旅游线,以红色文化为内涵,集怀旧体验、休闲度假、红色旅游、拓展训练、会议培训于一体。这里有长卿山森林公园等众多景点,内容丰富,体验真实。
走进两弹城,仿佛走进了一个时代。大礼堂、办公楼、档案馆、模型厅、情报中心、邓稼先旧居、将军楼等167栋60年代的建筑物依然保存完好,防空洞、国魂碑林等众多纪念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这里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入全国100大文物新发现之列,是梓潼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遗产。
梓潼的景点众多,除了两弹城外,还有七曲山大庙、七曲山风景区、文昌宫、关帝庙等。梓潼县位于绵阳市东北方,历史悠久,自秦昭襄王置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秦汉文化、三国文化、汉唐文化、文昌文化、红色文化等。
两弹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人们进行艰苦奋斗、拼搏不息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2017年,两弹城被列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被认定为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投资3-5亿元,将其建设成为年游客量达到30万人以上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走进两弹城,就像走进了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这里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的摇篮,是科学家们为了国家繁荣而默默奉献的地方。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梓潼的两弹城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是每一个热爱历史、热爱文化的人都应该去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那段艰难岁月的坚韧与毅力,也可以感受到科学家们为了国家繁荣而付出的努力。这里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梓潼两弹一星参观之旅的深刻感悟
那个辉煌的日子,1999年9月18日,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向“两弹一星”的功臣们颁授荣誉。今天,当我们提及这段历史,邓稼先的名字必然浮现在我们心头。
邓稼先,中国两弹一星的杰出贡献者,爱国科学家的典范,新中国的英雄之一。我对邓稼先怀着极高的敬意,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爱国知识分子。
历史的传承有时与真实有所出入。关于邓稼先的一些传闻,或许并不完全反映他的真实生活轨迹。
邓稼先回国时并非已经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在1948年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年仅26岁。获得学位后的第九天,他便决定回国,搭乘威尔逊总统号客轮,开始了他的爱国之旅。他是一位优秀的博士毕业生,但在美国并未进行任何研究工作,因此尚未建立起自己的名声。
与另一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相比,邓稼先的确有所不如。在1949年,钱学森已经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并领导美国太空火箭的研究,设计出“钱学森弹道”。但邓稼先与钱学森的选择和经历有所不同。在美国,博士生的认可需要建立在学术业绩上,而在此之前,他们的生活往往清贫。
有一种说法是邓稼先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没有回过家。实际上,从1958年到1972年的14年间,邓稼先一直在北京与妻儿共同生活,可以每天回家。他的工作单位二机部九所距离他的家仅有一站公交车的距离。从1972年到1986年,虽然他被调到四川省梓潼县工作,但他仍然有机会回家,尤其是在回北京开会或见中央领导时。他还曾花费三个月的时间辅导一双儿女参加高考,甚至亲自操办父亲的葬礼,赴内蒙古看望女儿,以及经常到岳父母家吃午饭等等。
关于邓稼先是否追求生活享受的问题,事实上,他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条件较好。他讲究生活情趣,作为高级专家待遇优厚。他有自己的秘书、警卫员和专车。在七十年代,他和夫人的月收入高达400元,远远超过普通家庭。他的生活既有品味,也有情趣。工作有所突破时,他会请大家吃饭,甚至兴致高涨时请手下的大学生听戏。
参观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的两弹城,我们被这里的历史深深吸引。1965年,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将基地从青海迁移到梓潼。这里的长卿山、龙门山和剑门山的群山之间,分散着众多的附属研究所。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的科研历程,也见证了邓稼先等无数科学家的辛勤付出和奉献精神。
站在这里,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这些科学家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们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参观梓潼两弹城,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家的伟大和奉献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