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甘肃的文化符号?
一、甘肃兰州的千古黄河第一桥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发源,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明。在甘肃省兰州市,黄河之上有一座公路桥,它是黄河上最早建成的公路桥,被誉为“千古黄河第一桥”,其名声仅次于上海的外白渡桥。这座桥建于光绪三十一年,见证了黄河历史的变迁。
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是这座古城最富盛名的古遗址。又被称为千佛洞,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园366年。当时,乐尊和尚在这里见到金光四射,如同千佛显现,于是开始在此修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加入,经过历代的开凿,最终形成了这一佛教圣地。莫高窟最大的特色便是飞天壁画,每一个洞窟几乎都绘有飞舞的天人,他们是歌神和乐神的化身,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清朝时期,道士王圆箓在打扫石窟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里面珍藏着大量经书和绢画,但大部分经书后来流失到了国外,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并催生了敦煌学的研究。
三、阳关与玉门关(甘肃敦煌)
阳关和玉门关,是古代边防的重要关卡,一南一北,位于甘肃敦煌。玉门关据传因西汉时和田美玉由此进入中原而得名。阳关则是当时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它们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后必须经过其中一个关口才能通往西域,连通欧亚。古人有诗云:“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
四、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市,因其形似麦堆而得名。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高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麦积山石窟的特色在于泥塑,因此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石窟建在悬崖上,由于栈道在宋朝战争中被毁,使得其中的文物得以保存。直到建国初期,这些文物才得到修复,重新向人们展示。杜甫曾在此作诗《山寺》。
五、夜光杯(甘肃酒泉)
甘肃酒泉的传统工艺品夜光杯,是唐朝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提及的西域特产。这种用祁连山玉制成的酒杯,在夜晚会发光。
六、雷台汉墓与马踏飞燕(甘肃威武)
1969年,在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被誉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只要是旅游城市,都会有这样的雕塑。
七、《四库全书》(甘肃兰州)
清朝乾隆皇帝号召百官,历经十三年完成了《四库全书》,约8亿字。他命令抄写了7部《四库全书》,藏于全国各地。但由于战乱,仅保存下来三部半。其中一部从辽宁沈阳转移到甘肃兰州。
八、兰州拉面(甘肃兰州)
兰州牛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其特点在于汤清、萝卜白、辣椒油红、香菜蒜苗绿、面条黄亮。兰州人一日三餐都可能选择吃兰州拉面,这已成为当地的饮食习惯。此面被誉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随处可见其踪影。
九、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陆路)是西汉时期开辟的通道,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途经甘肃等地至中亚、西亚及地中海各国。其中重要的地段便是甘肃的河西走廊,这里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也是丝绸之路向西的咽喉之地。这里自古便是富饶之地由于道路位于黄河以西被两山夹峙因此得名河西走廊。
十、苦水玫瑰(兰州市花)
苦水玫瑰的传奇
兰州市的市花——苦水玫瑰,其美名源于最早在苦水镇被引种。这种玫瑰以其娇艳欲滴的花瓣和独特的香气,成为了兰州的象征。
走进甘肃天水的特色小吃世界,不得不提的就是呱呱面食。面皮由荞麦粉制成,经过浸泡、取淀粉等工序,加水煮制而成。辣子油和芝麻酱的完美结合,为其增添了丰富的口感。甘肃盛产土豆,人们善于用其制作包子、菜角的馅料,其中兰州五子尤为出名。
白牦牛是甘肃省武威市的一种半野生种群,毛色纯白且丰厚,耐严寒,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它们拥有极强的生存能力,被誉为稀世珍品。
说到甘肃的洮砚,它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以其石色碧绿、发墨快、储墨久等特点而闻名遐迩。历代文人为之倾倒,海内外人士争相收藏。
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被誉为沙漠中的明珠。泉水东深西浅,因形似新月而得名。自汉朝起,它便是敦煌八景之一。四周被流沙环抱,却不为风沙所掩盖,令人惊叹不已。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甘肃酒泉,见证了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从杨利伟到景海鹏、刘旺,以及女航天员刘洋,他们在这里迈开了走向太空的步伐。
张掖的五行塔,金木水火土五塔矗立,现仅余土塔和木塔。每一座塔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而在甘肃省兰州市博物馆,藏有300万年前黄河象的化石。这具化石高达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被誉为剑齿象。1973年,它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庆阳荷包是甘肃庆阳的一种民俗物品,又被称为绌绌。它们以精美的手工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伏羲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纪念伏羲的庙宇。伏羲作为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教会人们捕鱼打猎、制作衣服等生存技能。他与女娲的故事代代相传,令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