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时哈尔滨人哪些习俗?

江苏旅游 2025-03-24 08:51www.1681989.cn江苏旅游景点

哈尔滨的春节习俗

黑龙江的春节习俗如一首动人的民谣,娓娓道来。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一项传统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东北的民谣说:“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人们在这一天为小年,进行祭灶活动。祭灶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扫尘

到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是扫尘之时,意味着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

春节的准备

杀猪是农村的重要习俗之一。旧时没有冰箱,春节前是最好的杀猪季节。如今,虽然有了现代化的冷藏方式,但这一传统依然延续。蒸馒头也是春节的重要准备之一,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置办年货也是春节前的重头戏,如买新衣服、春节用品以及给长辈的拜年礼物等。

贴春联、窗花和年画

春联是春节的重要元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门心、框对、横披、春条和斗斤等。贴春联的时间一般在二十九或三十早上。窗花则烘托了节日气氛,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普及的民间艺术,深受人们喜爱。

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代表“幸福”、“福气”、“福运”。为了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很多人会选择将“福”字倒贴,意味着“福倒了”。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如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等。

请财神,迎新春

为了迎接新的一年财源广进,每家都会在春节时请财神。这些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虽然看似免费,实则需要用真心和诚意去请,但绝对不能用金钱购买。这是对财富和未来的美好期盼。

祭神祭祖,美食相伴

在东北的春节里,祭神祭祖是不可或缺的传统。人们一般用糕点来祭拜,如蜜供、萨其马等。这些美食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更是东北人家中的必备食物。除夕夜吃鱼也是东北人的习俗,尤其是鲤鱼,寓意着“吉庆有余”、“连年有余”。这些美食既是祭神的供品,也是人们享受的美味佳肴。祭祖仪式也非常重要,有传承家谱的家庭会为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全家男丁都要祭拜。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这个仪式一般会持续到初三结束。在此期间,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守岁与年夜饭

东北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年夜饭是守岁的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享用,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菜式丰富多样,必须有鱼和鸡,寓意年年有余、大吉大利。主食是饺子,其中包有和糖,吃到的人将寓意来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年夜饭做好后,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摆满一桌,共享天伦之乐。

独特的习俗与拜年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东北人有不扫地、不挑水、不生火的习俗,饭菜都是预先弄熟的,称为“压岁”。初三开始挑水,并在井台边烧纸钱,称为“买水”。门神在初二取下烧掉。拜年也是春节中的重要活动。孩子给长辈拜年磕头后,大人会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从初一开始,人们带上礼物挨家挨户拜年,这个过程要持续很多天。已婚男子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则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的习俗。

破五吃饺子

“破五”吃饺子的习俗承载着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来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是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这一系列的活动和仪式都体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