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到泰国至少500年了,那泰国客家人怎么过“春节”呢?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各异。在泰国,华人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尤其是宋卡府的合艾市,这里是泰国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合艾市的繁荣,得益于客家人如谢枢泗和徐锦荣先生的辛勤耕耘。大部分泰国客家人来自中国的广东梅州,尤其是梅县客家人。对比中国梅县客家人与泰国宋卡府合艾市客家人的春节文化,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两个地区的文化差异。
春节,这一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在泰国已有至少五百年的历史,被当地华人称为“中式新年节”。在泰国的华人社区,春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夕之夜,是春节的序幕。在这一晚,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沐浴更衣,寓意洗去一年的烦恼,迎接新的一年。全家人团聚一堂,共享丰盛的团圆饭,其中必有肉丸,象征团圆。还有客家娘酒煮鸡酒,更是增添了节日的气氛。饭前,人们会先给祖先筛酒,以示尊敬。在饭桌上,老人和小孩会享用鸡腿,寓意尊老敬幼。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灯火通明,寓意来年光明磊落。
而在泰国的合艾市,春节前的准备工作则有所不同。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合艾市的客家人会进行全面的大扫除,意图除旧布新。他们认为,过了除夕之后就是新的一年,因此不会在春节期间打扫房屋,以免扫走新年的好运。
接神仪式和送神仪式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金先生提到,神祇在日常中观察人们的善恶行为,每年12月24日他们会向玉皇大帝汇报。在送神祭祀时,人们会准备三牲、水果、香蜡纸宝等供品。腊月25日,人们会举行迎接各方神灵的仪式。而在接神仪式中,合艾市客家人的祭品相对简单,一般为水果、香烛和糕点。有的家庭会选择在正月初四举行接神仪式,因为那天有更大的祭祀活动。
祭拜仪式是春节的又一重要环节。在合艾市,腊月29日,人们开始购买祭祀用品,因为春节期间店铺会停业休息。购买的东西不仅用于祭祀,还用于年夜饭和接待客人。祭拜时,合艾市客家人双手合十,夹着三根香进行祭拜。
在祭拜过程中,人们会祭拜佛祖神像、地主爷和祖先。祭拜佛祖神像时,祭品要有一定的顺序和细节。而祭拜地主爷的祭品要求更高,如金银财宝要大的,茶水、酒、筷子等也要按照规定的数量准备。
无论是中国的梅县客家人还是泰国的合艾市客家人,春节都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通过对比两个地方的春节文化,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两个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人民的信仰。在梅县与合艾市的客家人传统中,祭祀仪式是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家中亲人离世,除了摆放祭品外,还需将去世者的灵位按照时代顺序妥善安放。若无祖先牌位,则祭台设于家门口前方,香坛上插上香烛。茶、酒、米饭及祭品数量需根据祖先数量精心准备。三牲或五牲、祖先喜爱的食物,以及水果、点心等亦不可或缺。两侧还需摆放金银财宝等冥钱。随后,家中长辈依次烧香祭拜,边拜边祈愿祖先庇佑。
完成祭拜后,全家人共享团圆饭,欢声笑语间享受节日的温馨。之后,大家一同观看电视节目、把酒言欢、玩牌或逛当地的热闹庙会。晚上,则准备供品祭拜福禄寿三位尊神。
在财神爷的祭祀仪式上,合艾市的客家人会守夜等待祭祀吉时。祭品需按序摆放在门前的祭祀桌上,香烛、茶水、汤圆等一一就位。每年神灵方位不同,祭拜时需按照指定的方向进行,否则可能招来邪灵恶鬼。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参与祭拜,一般为三拜。祭拜财神爷的仪式结束后,燃放鞭炮以示礼毕,迎接福运的到来。然而由于祭拜时间和方位的要求较高,神财爷在泰国的流行程度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梅县和合艾市的客家人祭祀流程大致相同,但在细节上存在差异。特别是祭祖时,拜访祭品的顺序并未有详细文献记载,大多靠口头传承。合艾市的客家人在祭祖时,都是依靠记忆或感觉来摆放祭品。而泰国客家人在除夕夜则会吃象征团团圆圆的“肉丸”,并进行大扫除、请神送神的仪式。晚上还会洗个澡,洗去一年的“污秽”,迎接新的一年。这些传统习俗,展现了客家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新年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