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残长城 残而不缺的长城大美文化
说起京剧《三疑计》也许只有京剧票友才知道,说起明末闯王李自成攻进北京,学过历史的人,听过评书《李自成》的人无不知晓,李自成率领起义军,突破长城屏障,打开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是上的石峡关。
石峡关,是八达岭长城防御体系的西大门,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建立“大顺”政权后,亲自率领大军东征,过黄河进山西,经大同克宣府,一路上长驱直入,兵临雄关八达岭长城时,险要的地势,高大的长城,拦截住了冒死冲杀的起义
军,起义军久攻不克,死伤无数。正在李自成愁肠百结时,一位当地老者献计,转攻石峡关。李自成采纳了这个建议,驻守石峡关的清军将领唐英,中计出关迎敌,起义军趁机破关而入,直逼北京城,后人将这一历史事件编成京剧,这就是京剧《三疑计》,这出戏在当时还曾经广为流传。
八达岭,位于八达岭长城景区西南部5公里处,这里崇山峻岭,深沟险壑,城关相联,墩堡相望,由于几百年来失修,城墙坍塌,敌楼不全,但依然随山势蜿蜒起伏,像一条飞在山巅上的长龙,那原始的断壁残垣,在苍天下群山中的雄风,将大美之躯展现无遗,默默讲述着斗转星移,晨昏更替的历史沧桑。
八达岭见证了历史变迁,也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这座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城基还在,用的都是加工过的花岗岩条石,所用数量浩大,当时没有现代化运输工具,城基条石是怎么运来的,沿途是否有采石加工厂,这一直是困扰研究专家的一个疑问。
令人料想不到的是,在八达岭景区,发现了两处具有考古价值的遗址,一处是当年建筑长城的石料场,一处是建筑这段长城的砖窑场。石料场上被开凿的巨岩清晰可见,有的尚未离开山体,从零散的石料堆可以看出,古人建筑长城,是用炸药开山劈石,那些尚末加工完的石料,石凿痕迹历历在目。砖窑场中一座座砖窑形成了砖窑群,黄土断崖上熏黑的烟痕,断层土中裸露的参差不齐的城
砖,凝固着历史的瞬间,成为历史的记忆和语言。伫立宏大的砖窑群前,遥想当年砖窑中燃起熊熊火焰,袅袅白烟,人们日夜劳作,汗水流淌在黝黑脸颊和脊梁上,构成了热烈的劳动场面,古人用智慧、勇敢和辛劳,为中华民族筑造起了大美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