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下面到底有什么?

旅游资讯 2025-03-26 15:46www.1681989.cn最新旅游资讯

虎丘,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古山,最为人称道的名胜古迹便是那剑池。站在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别有洞天”的圆洞门旁,你可以看到四个浑厚遒劲的大字——“虎丘剑池”,这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的杰作。圆洞内的石壁上,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而崖左壁上的篆文“剑池”二字,则传为书圣王羲之所书。

关于剑池,传说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人工斧凿的杰作。据史书记载,剑池深藏于地下,广约45米,深约6米,水质清澈,终年不干,更被唐代李秀卿评为“天下第五泉”。这里有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剑池藏着春秋末期吴王阖闾的许多宝剑,甚至他的遗体也埋葬于此。

历史上,许多帝王为了寻找吴王阖闾的墓穴和陪葬的珍宝,都曾在此费尽心思。秦始皇、楚霸王、三国时期的孙权等都曾亲自带兵来此开挖,但均一无所获。这些历史记载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剑池的疑问:它到底是天然造化之物还是人工斧凿而成?是否真的埋有吴王阖闾的尸身?

关于剑池的真实情况,宋代大名士朱长文和王禹偁曾实地考察后断言,剑池不过是古代人在这里铸造宝剑时淬火的地方,所有的传说都是无稽之谈。自宋代以来,有许多人持不同看法,留下了大量宝贵资料。其中,《山志》一书记录了一件奇事:公元1512年,剑池水干涸见底,人们惊奇地发现池壁上有一扇紧闭的石扉。有人冒险下池探访,在剑池的石壁上看到了明代宰相王鏊等人的题记。这段记载表明,关于剑池埋葬吴王阖闾和大量珍宝的传说并非完全虚构,很可能是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专家学者受邀到虎丘进行考察研究。他们经过长期深入的考察研究,推翻了朱长文、王禹偁等人的结论。他们认为,虎丘剑池绝不是天然造物,而是人工所建。他们推断,虎丘原是吴王阖闾和他儿子夫差的王宫。阖闾生前为了防盗墓贼,选择在此建造自己的陵墓。后来他的儿子夫差遵从他的遗嘱,按照古代王陵的营造规矩,把阖闾的遗体葬在了剑池下面,并把他喜爱的宝剑和珍宝陪葬。为了验证这一推断,1955年,苏州市组织力量对剑池进行疏浚开掘。当剑池的水被抽干后,人们清除了污泥,看到了池底部的情况。经过科学工作者的初步探索,他们以确凿的证据证明剑池是由人工开建。这些发现与古代文献记载相符,进一步证实了科学家的推断。

几天后,探险者们小心翼翼地扩大了洞穴的入口,铺设了木板作为通道。他们手持手电筒,踩着木板,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洞穴。这个地下洞穴通道阴森潮湿,长约十来米,人站在其中,举手便能触摸到洞顶。他们穿过了狭长的通道,来到了洞的尽头。洞尽头比刚进洞时宽敞些,迎面三块矗立的长方形石板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每块石板都近一米高、一米宽,大家猜测这可能是吴王阖闾陵墓的门,石板的后面可能安放着吴王阖闾的遗体和珍宝。

正当科学考察工作者准备移开这三块石板时,他们收到了一项紧急通知:如果真的要打开深藏在剑池底下的墓穴,那么建在剑池边上的虎丘宝塔可能会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整个虎丘风景区也将面临消失的危险。考虑到损失过于惨重,科学考察工作者们只能遗憾地停止了进一步的探索。

最近,苏州虎丘著名景点剑池的清淤工作已接近尾声,神秘的剑池底部再次“重见天日”。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虎丘剑池是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之一。在最近的景区勘查中,工作人员发现“虎丘剑池”景点西侧的一圆形“别有洞天”石洞门墙体上方出现墙砖“鼓突”的现象。经过专家考证,这一现象是由于长期雨水的冲刷导致的“别有洞天”石拱门变形移位。为了防止墙体坍塌的危险,苏州园林部门决定拆除维修“别有洞天”景点,同时抽干剑池的水以便进行整体的修复和还原。

剑池的水被抽干后,露出了其神秘的面貌。在近二十年来首次见底的剑池中,北侧的一个三角形“洞口”初露端倪,这便是相传的吴王阖闾的墓穴入口。据史料记载,剑池水深约五米,形状似一把利剑,南面较宽而北面较窄,这里便是吴王阖闾的墓穴的所在。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