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是你去了台湾才知道的?
我是一名远洋海员,经常往来我国的台湾省进行装卸货工作,因此对于台湾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特的认识。
2018年,我们自澳大利亚载运煤炭前往台湾高雄卸货。通常情况下,船员可以在港口休息并购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台湾却未能如愿。在高雄港口,我有幸与一位年约五十的装卸工聊天。得知我来自河南后,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仿佛见到了久违的亲人。他向我倾诉了他的故事:他的祖籍在河南,老父曾参军后再未返乡,最终在此地安家。直至离世,他仍心怀故乡的兄弟姐妹。
我虽因工作之途经台湾,但未曾深入探索。对台湾的了解大多来源于这位与我血脉相连的大叔。让我为大家描述一下台湾的港口情况,因为港口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科学的发展水平。
台湾的港口设备在某些方面显得较为落后。例如,装卸煤炭等散货的设备主要是抓斗式,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自吸型设备,其效率较低。同样载重吨的货轮,在台湾需要八天才能卸完,而在我国其他地方则只需三四天。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些设备竟然是由上海的“振华重工”淘汰的旧款。
在港口作业中,机械化程度的差异也显而易见。固定船舶时,台湾仍依赖人力拉揽绳,当人力不足时,会借助老旧的拖拉机和叉车。相比之下,其他地区已全面实现机械化,只需一人操控遥控器即可完成。竟然有女性参与这项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工作,进一步表明台湾劳动力短缺。
在航海领域,台湾允许女性上船工作。我在港池看到一位女性驾驶拖轮协助靠港,其水平令人赞叹。相较于越南、印度等国的港池内水面漂浮的垃圾,台湾的水域环境堪称洁净,这归功于其严格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我与这位大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我透露了许多关于生活的真实细节。就经济而言,他对我的美金工资表示羡慕,但他也坦言,即使两人收入相加,与我的生活仍有差距。这反映出台湾的人均收入并不高。但由于物价相对较低且生活节奏较慢,生活品质尚可。
台湾的贫富差距较大。大叔家的房子在城中村里,七十多平米已是“大面积”。他们邻居九口人挤在五十多平米的老宅中。虽然台湾不限制购房,但普通工薪阶层买房仍十分困难。高楼大厦旁的低矮住宅区和阳光的稀缺都加剧了这一差距。
初抵台湾,除了品尝美食之外,还有哪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发现呢?近日我与一位大叔的交谈让我收获颇丰。恰逢大叔与妻子的通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意外地窥见了台湾家庭的一些日常。妻子询问何时回家采购生活必需品,大叔语气坚定有力,不禁让我思考起台湾的家庭角色分配。在这里,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观念依然盛行,男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即使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可能不如妻子,他们仍然拥有绝对的权威。这也反映出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深远影响。
作为城市居民的大叔竟然拥有耕地,这令我颇为惊讶。在台湾,通常只有农村人才会被分配土地。大叔家中种植的水稻,让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大叔甚至计划退休后改种经济作物,为女儿的未来打拼。他的女儿目前正就读于大二,关于高考的话题,大叔告诉我这里的升学方式与大陆有所不同。没有繁重的考试压力,但选择专业时仍需要经历一个简单测试。更令人羡慕的是,读大学不需支付学费,只需承担生活费。这足以证明台湾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与重视。
尽管未能亲自游览港口、品尝当地美食,但大叔的盛情款待已让我领略了台湾的饮食文化。他带来的家常菜中,豆浆配鸡蛋虽看似普通,实则味道独特。台湾的饮食习惯与广东、福建颇为相似,口味清淡且钟爱汤水。尤其是生菜与生鱼片的搭配,加上一点芥末,真是让人回味无穷。总体而言,这里的饮食精致而多样,菜量适中。以上是我对台湾的新认识,期待与你们分享更多见解,让我们共同探讨这片宝岛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