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域旅游的例子(发展全域旅游的例子有哪些)
全域旅游发展的多元视角解读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及重要性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它强调将一个区域作为整体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实现资源的全面整合和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是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全域旅游的发展手段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手段的运用。营销理念的创新是关键,要将当地特色文化与旅游产品深度融合。营销战略的制定要有前瞻性,积极打造世界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产品创新、营销形象创新、营销传播创新和营销管理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让消费者提前参与到产品建设中来,是产品创新的关键。
三、全域旅游的典型案例与实例解析
全域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西双版纳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将生态和旅游完美结合,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一些地区通过实施全域旅游规划,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创造了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这些成功案例都体现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和创新实践。
四、全域旅游的特点与优势
全域旅游的“全”,体现在全空间配置、全产业统筹、全时空打造和全要素考虑。它突破了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实现了从单个景点到全域旅游目的地的转变,从门票经济到全域全产业经济的转变。全域旅游也促进了社会共建共享,实现了从单个旅游运营商单打独享到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转变。
五、全域旅游的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全域旅游将继续朝着更加开放、绿色和共享的方向发展。它将更加注重开放发展,打破地域和行政分割,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全域旅游也将继续强调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全域旅游还将促进城乡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本次学术研讨会以“生态文明旅游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为主题,聚焦一系列重要议题,如“生态文明旅游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目的地建设中的生态文明旅游探索”、“生态文明旅游与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生态文明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以及“生态文明旅游发展的路径与前景”等。
近十年来,生态旅游研究领域的文献和资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以及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上。众多专家和学者结合中国国情,为“生态旅游”赋予了独特的中国特色。一时间,关于生态旅游的内涵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解读,甚至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当前,研究者们更加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实践。
在生态旅游的研究中,大致形成了两大研究热点:一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进行研判和注意事项的研究;二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说到全域旅游的成功案例,不得不提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仅连接市场,更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其产业链长、产业要素丰富。我省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全产业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精品、树立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我的家乡威宁为例,威宁已成功创建了黔韵紫海休闲农业观光园,该园集旅游观光、现代农业、养生度假于一体,是威宁乃至贵州省农旅互动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威宁黔韵紫海休闲农业观光园依托草海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的优越区位和自然条件,立足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高附加值现代农业产业链。园区按照“产园结合”的经营模式,在发展香草产业的基础上,打造集旅游观光度假、创意文化产业、香草副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产业示范园区。这一模式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高度融合互补,使威宁成为贵州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基地,更是威宁精准扶贫的样板工程。
如今,威宁黔韵紫海休闲农业观光园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达千余人次,每年吸引游客数十万人次,成为市民拍摄婚纱照的热门选择。这些成功案例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乡村的可行之路。
至于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模式,通过全方位、系统地优化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全国各地设立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便是明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激活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方法。实践证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可以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资源整合等方式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