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手车卖到国外,是机遇还是鸡肋?
商务部和相关部门于5月5日上午齐聚一堂,共同召开二手车出口专题会议,标志着我国二手车出口工作的正式启动。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亲临现场,部署下一步的战略任务。这场盛会吸引了众多目光,有来自各省市商务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企业代表共60余人参加。
此次会议是商务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外贸稳增长工作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一次对“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化,更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激发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外贸稳中提质具有重大意义。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二手车市场在2018年交易量达到了惊人的1382万辆,尽管这一数字尚未达到新车销量的一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二手车交易量的增长空间巨大。
随着国内二手车交易量的逐年扩大和环保标准的不断提升,二手车出口的呼声愈发高涨。商务部积极回应,主动作为,从去年来深入调研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三部门于去年4月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在条件成熟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通知》,明确了二手车出口的相关要求和工作任务。
这份《通知》强调了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地方需要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专项工作机制。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严格筛选出口企业,强化监管并优化服务。为确保出口产品质量与安全,要制定二手车出口检测规范,并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二手车出口企业还需做好海外售后服务保障,树立并维护中国二手车出口的海外形象和信誉。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市被选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地区。接下来,商务部将与公安部、海关总署紧密合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理顺工作流程,优化监管和服务模式,为二手车出口营造良好环境。
那么中国的二手车出口究竟是炒作还是真正的市场风口呢?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二手车环保限制的日益严格,二手车出口已成为多个汽车成熟国家的发展必经之路。中国二手车出口是否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还是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机遇?这无疑是整个二手车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对于中国的二手车出口是否有价格竞争力这一问题,尽管中国的新车、二手车价格相对较高,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正在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尤其是非洲市场,中国的二手车在某些领域如老旧车型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针对东南亚、南美等重要二手车进口国家的需求,中国的部分二手车如非热门日系二手车、特定年份的客车和小货车等具有一定的价格空间和机会。
至于二手车的出口目的地,根据的相关内容透露,“一带一路”的二手车流通是一个重要契机。但根据目前掌握的需求和实际数据看,符合出口条件的国家并不多,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需求量并不大。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长,未来的前景仍然值得期待。针对中亚及中东等地,存在着大量的中东便宜二手车及车,相比之下,我们的车辆在这些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少。对于客车、货车及工程车的需求却呈现出较大的潜力。
在非洲市场,尽管潜力巨大,但面临着日系、韩系车辆已经建立的口碑和供应链体系的竞争。老旧的美系、法系车辆以及自主品牌车辆在这个市场中的机会较为有限。德系的老旧车辆,如大众捷达的车型仍有一定市场需求。
南美市场由于距离遥远、成本较高、结算困难等因素,对于二手车出口来说机会相对较小。中国的自主品牌新车在南美市场的表现也不容乐观。
关于二手车出口政策的实质落地,虽然持鼓励态度,但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诸多政策壁垒和瓶颈。例如,出口二手车的标准化问题、里程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二手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都需要进一步解决。企业在出口退税方面的利润来源也尚不确定。
对于二手车企业而言,跨国交易难度极大。日本、美国等成熟市场的经验和实战都需要学习。海外市场在语言、汇率、行情、代理商等方面与国内存在巨大差异,企业的电商和传统手法在这里可能并不适用。未来如果真的开展这项业务,和企业联手是稳定的发展方式,而在较大市场建立“落地桥头堡”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在非洲,跨领域企业合作可能会产生新的机会。
总体来看,中国二手车出口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早做打算、未雨绸缪是明智之举。车源供应和价格竞争力将随市场变化而产生利润空间。应简政放权,扶上马送一程。企业应抓住机遇,做好分工,传统经销商、互联网电商、海外贸易服务商以及国际化企业的合作是最佳发展策略。未来中国二手车出口企业或平台将至少有几家上市公司规模,但真正做事的企业需要坚持和耐心。对于行业人才来说,学习国际贸易、提升英语水平是迎接新机遇的关键。尽管中国二手车出口面临诸多挑战,但这是一个好事,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