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形象名词解释(旅游目的地形象名词解释)

广东旅游 2025-03-25 02:54www.1681989.cn广东旅游景点

一、旅游目的地形象阐释

旅游文化是一种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综合文化现象,它由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交织而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学术界,对于旅游文化的构成存在两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将旅游文化分为三个部分: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中介体文化。这三个部分在旅游过程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旅游文化的整体形象。

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旅游文化特色,会在其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中介体的本身以及它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得到鲜明的体现。旅游主体文化,涉及到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包括旅游者的政治主张、思想和信仰,旅游动因,居住地文化形态,以及生活方式等。

二、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规划详解

旅行社的设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准备。其中,需要提交申请登记注册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旅行社章程等材料。还需要证明注册资本不少于30万元,并开具资金信用证明和验资报告。经营场地需满足业务经营需求,并提供旅行社经理、副经理的履历表、任职资格证书等。还需要具备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旅游经营者联网条件的计算机,并证明经营设备情况。还需要在国家旅游局指定的银行存入质量保证金账户,并存入20万元作为质量保证金或办理相应的银行担保。

在旅行社的分类中,主要分为旅游批发经营商和旅游零售商两大类。前者主要负责批发业务,即将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组合成不同的包价旅游线路或产品;后者则主要负责零售业务,如旅游代理商等,他们代表顾客向旅游批发经营商及相关企业购买产品并销售给顾客。

三、旅游概论名词解释

旅游承载力,也被称为景区旅游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旅游资源所能承载的旅游活动能力。这包括了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的能力,如心理感应气氛以及达到保护资源的环境标准等。旅游承载力是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的综合表现。景区承载力受到土地利用强度、旅游经济收益、游客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包括资源空间承载量、环境生态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经济发展承载量和社会地域承载量等基本内容。

四、山东旅游目的地形象演变

随着旅游需求和游客需求的变化,山东旅游形象也在不断发展演变。从“一山一水一圣人”到“走进孔子扬帆青岛”,再到“文化圣地度假天堂———好客山东欢迎您”,这些形象口号的更迭见证了山东旅游的成长历程。这些新的旅游形象反映了旅游发展思路的变迁,从对“物”的定位深入到旅游文化的深层次。山东省的旅游形象口号经历了多次变化,但最新的“好客山东”口号紧紧把握了山东人的特质和山东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具有极强的市场号召力、影响力、感染力、穿透力。这一变化表明,山东旅游业已经开始注重打造目的地形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5. 旅游地意象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红豆:

提及红豆,它不仅仅是一粒普通的豆子。背后隐藏着一段凄美的传说:一位女子因丈夫战死疆场而悲痛欲绝,她哭倒在树下,最终化为红豆。从此,红豆被誉为“相思子”,象征着男女间深沉的爱情和思念。那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便是对这一文化意象的完美诠释。每一颗红豆都承载着深深的思念与回忆。

莲:

在华夏文化中,莲与爱情有着不解之缘。因“莲”与“怜”音同,古诗中常用莲花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的《西洲曲》,通过采莲女子的视角,用“莲子”双关语意,表达了对爱人的深长思念和纯洁的爱情。晋代的《子夜歌》则利用雾气露珠隐去荷花的真面目,模糊中的莲叶象征着女子对男方隐约的感知和期待。

连理枝与比翼鸟:

这两种意象自古便是恩爱夫妻的象征。连理枝——两棵连生在一起的大树,代表着坚不可摧的爱情。比翼鸟,传说中雌雄同飞的鸟儿,象征着夫妻的形影不离。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句子更是加深了人们对这两种意象的情感投射,使得人们把结婚称之为“喜结连理”。

鸳鸯:

鸳鸯,这对形影不离的鸟,早已成为爱情的象征。如唐人的诗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表达了情侣间深厚的爱意。

琴瑟:

在古代诗歌中,琴瑟常作为和谐、美好的婚姻的象征。《诗经》中的句子“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便是明证。琴瑟之音,和谐而优美,象征着夫妻间的和谐共处。

6. 旅游业组织形象解读——无烟工业的魅力

所谓“无烟工业”,是国外对旅游业的形象化简称。它代表着一种新兴的经济部门,这一部门投资少、见效快、利润大。不同于传统的有形产业,旅游业更多地依赖于文化、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无形资源,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样显著,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Copyright © 2017-2025 www.1681989.cn 旅游攻略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