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休斯敦的问题~~!!各种风土人情
一、美国的饮食特色
美国人居家过日子的食品采购往往十分简单。一袋面包、一罐饮料、一袋胡萝卜,偶尔加上一盘牛肉,便是他们餐桌上的常客。美国人的调味品种类极少,沙拉油却是他们用得最多的调味品。
美国的餐馆规模一般都不大,但总是干净整洁,食品种类并不繁多。有人总结美国饮食的特点,一是半生不熟,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饮盛行,饮料几乎都加冰块;三是口味偏甜。事实上,美国人更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而非口感。大部分美国人并不擅长烹饪。
在美国城乡,咖啡店(兼营冰淇淋)、麦当劳快餐店随处可见。前者如同中国的茶馆,后者则类似于中国的面馆。在咖啡店,享用一杯咖啡或一碟冰淇淋,同时伴随着轻松的聊天,是一种惬意的享受。美国的冰淇淋种类繁多,上面洒满了脆香的果仁,美味无比。
二、美国的居住情况
美国城市居民的住房在规划与布置上都注重实用舒适。小区内除了住房,还有学校、商店、文体设施、公园、银行、邮局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美国老百姓的住房在设计上有几个特点:客厅与餐厅连为一体,空间较大;厨房宽敞且与餐厅相连,壁橱众多,电冰箱容量大;卧室虽小但壁橱多且实用;洗手间数量多且空间大。
在美国,平民百姓要安家住房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买房或租房。购房需要找房地产公司,由经纪人带领看房子,并办理一系列手续。租房则相对简单。若选择贷款购房,一旦逾期未交款项,银行有权低价拍卖房屋,甚至可能损失已交的首付款。
三、美国的衣饰装扮
美国的服装商场特别多,商品一律开架出售。这些商场分工有序,有的专营妇女与儿童服装,有的专营中老年服装,有的专营T恤衫等。在美国,只要商品未使用、无污染、无损坏并保存有发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都可以退货退款。
尽管美国市面上少有布匹绸缎店和缝衣店,但服装制造产业十分发达。许多中低档服装与鞋类上印有“中国制造”的字样,价格相对亲民。这些服装大多是根据美国商人的设计与要求制造的。而在正式场合,美国人则讲究穿着,男士西服革履,女士则着庄重典雅的服饰。
美国的食品价格相对较低,而衣物和鞋类价格较高。年轻人往往追求时尚与个性,而妇女则更重视传统。街头随处可见的商店销售旧衣,有些旧衣按磅出售,这也反映了美国人喜新厌旧、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在美国,对于许多低收入群体而言,他们并不在意旧衣可能带来的疾病风险,更多地关注于其价格优势。他们愿意购买旧衣,尽管这些衣物可能经过多次穿着和流转。也有人坚信,只要经过高温洗涤和烘干,旧衣同样可以达到消毒的效果。
说到交通,汽车在美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几乎成了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水和面包一样重要。在街头巷尾,鲜有行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川流不息的汽车。偶尔看到几辆自行车,也大多是人们为了锻炼而骑行。公共汽车相对较少,主要街道上的班次虽然半小时一趟,但准时准点。一辆能容纳六七十人的大轿车,往往只有两三个乘客。街道两侧画满了停车位,稍大一些的商业区域还设有停车场,这些停车场同样设置了专门的残疾人车位,为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便利。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拥有一辆车是居家过日子的常态。他们通常会选择中档新车或二手车来满足日常出行需求。购买新车时,中档新车的价格大约在一万五千美元左右,而豪华车的价格则更高。购买二手车则需要看车况和运气,价格不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二手车往往需要不断的维修和保养,成本可能会超出预期。除了购车费用外,每月的维护费用如分期付款、修理费、汽油费、保险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美国,电话就像汽车一样无处不在。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商业交流,电话都是美国人最依赖的工具之一。申请电话的过程非常简单快捷。只需给电话公司打电话申请即可。电话公司会告知电话号码并寄送一本电费的电话号码本。电话收费相对便宜,市内电话免费,国内长途费用也十分合理。周末还有半价优惠。电话普及使得邮局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只有必要的信件和资料才会通过邮局传递。美国人喜欢寄贺卡表达祝福或情感,各种贺卡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有一家专门制作贺卡的公司因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精美的产品而世界闻名,成为富豪企业。不需要去邮局寄贺卡,因为街头的邮筒随处可见,只要投入信件,它们就会迅速到达目的地。